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暨第十二届新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于10月16日在巴州举行。本次赛事以“创新驱动、产业赋能”为核心,聚焦全疆优势产业与前沿领域,参赛企业被划分进初创组与成长组两个赛道,22个参赛项目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不仅展现新疆双创“多元共生、硬核突破”的鲜明特质,也将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赛道设置:聚焦“从0到1”突破与“从1到N”升级
本次赛事依据企业发展阶段精准划分赛道,实现创新项目全周期培育。初创组聚焦“从0到1”的技术破冰,6家企业以核心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成长组侧重“从1到N”的产业化落地,16家企业以成熟技术解决方案推动产业迭代,形成“初创破局、成长拓局”的良性竞赛格局。
据介绍,初创组企业参赛项目以“卡脖子”技术突破为核心,覆盖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技术研发。例如,阿勒泰心翔大迈科技的“气固分离气体化燃烧”技术,攻克非清洁能源清洁燃烧难题,环保指标低于国标与行标,为乡村供暖、垃圾处理提供绿色方案。新疆西昆仑科技的多金属矿智能化勘察装备,探测成本仅1万元/平方公里,较传统方式降低80%,破解地质资源“探不深、测不准”的行业瓶颈。昌吉云圣智能的“低空天地一体巡检系统”,以7公里作业半径的全自动机场,为全疆低空经济提供“硬件+软件”一体化示范。
成长组企业参赛项目更注重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聚焦“产学研用”转化与规模化应用。在现代农业领域,新疆精研智灌的“日光温室蔬菜苗移栽机”,可减少50%的人工成本。疏勒县粥师傅谷业的沙漠小米种植,带动5万亩订单农业发展和200人就业,实现“科技助农、产业富民”。在绿色发展领域,巴州广和碳捕集的“烟道气震荡捕捉技术”、克拉玛依晨光的“有机固体酸储层改造技术”,分别为碳减排、油气田开发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在民生服务领域,新疆怡林实业的“城市地下管网监测平台”已落地疆内外,巴州科汇电力的“多网融合通信技术”解决了56公里无公网区域输电线路监测难题,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核心价值:三大维度赋能,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本次赛事不仅是双创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推动新疆产业升级、资源转化、区域协同的“动力引擎”,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大维度。
维度一:锚定优势资源,推动“特色产业+科技”深度融合。新疆独特的农业、矿产、生态资源,成为参赛项目的“创新富矿”。例如,伊犁疆宁生物依托本地资源,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红没药醇高效合成,打破天然提取依赖。新疆杞明星枸杞聚焦“精河枸杞”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提升多糖利用率,推动特色农产品从“初加工”向“高值化”转型。新疆金正生物的陆生藻技术,以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应用于沙漠治理、矿山修复,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维度二:聚焦“硬科技”,筑牢产业升级“技术底座”。超80%的参赛项目涉及自主核心技术,多数拥有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形成“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经济增长”的闭环。如新疆晶鹏科技的1000吨/年超高纯石英砂项目,推动光伏原料国产化。新疆易欣服饰的智能柔性生产线,以数字化管理提升服装制造效率,为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提供样本。新疆玖茂科技的“神机棉算”系统,通过无人机+AI技术实现棉田精准治理,助力新疆棉花产业向“智慧农业”升级。
维度三:搭建协同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资源对接。赛事进行期间,将同步举办“巴州优秀科技成果展”与“巴州特色农产品展”,这不仅是参赛项目的“成果展台”,也将搭建起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的对接桥梁。一方面,企业可借助赛事获得政策支持与市场资源,如哈巴河县兴桦农业的“柯孜木克颗粒”,有望通过赛事加速新药注册进程。另一方面,巴州可通过赛事吸引全疆优质项目落地,推动本地产业与外部创新资源联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注入双创活力。
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技术激活资源潜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双创答卷。随着本次赛事临近,22家参赛企业已整装待发。这场汇聚全疆创新智慧的赛事,不仅要评选出优秀项目,更将成为推动新疆产业升级的“新起点”。(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王雪飞)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