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教发〔2025〕6号
关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
库尔勒市教育局、各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州直各中小学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新疆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升自治州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调整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通知》要求,现就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具体任务
(一)调整课程设置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一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调整为每天1课时,统筹使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要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足额设置,严禁任何形式的课程占用或挪用情况,更不能以大课间活动、非全体学生参与的特色课、兴趣课、课后延时服务等替代。
(二)调整课间时长
各学校,一般课间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上、下午大课间总时长控制在45—60分钟。优化调整后,小学阶段到校时间、放学时间原则上保持不变;初中阶段到校时间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放学时间可适当调整。
(三)做好眼保健操
为有效舒缓眼部压力,减轻视觉疲劳,并避免因不洁手部接触眼睛可能造成的感染风险,在全州推广《非接触眼保健操》(2020新版),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五分钟。
二、组织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结合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师资配备
各县市、各学校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时调整,通过体育教师“走教”、选聘兼职体育教师、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培训全科教师、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开展辅助教学、设立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科学补充专业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合班授课、分男女生授课等方式,优化体育课安排。
(三)保障教学设施
各县市要加强区域内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和改扩建工作,配足配齐各项体育设施设备,改善学校体育活动保障条件。各学校要加强与周边学校、公共文体设施的合作共享,拓展学校体育活动空间,更好满足学校体育活动需求。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学校空间资源,积极挖潜扩容,利用走廊、校园“边角料”打造“微操场”,开辟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场地。鼓励通过走班选课、优化体育课编排等方式,错时高效利用学校体育教学场地,最大限度提高场地利用率。
(四)提升教学质量
各学校要用好课堂主阵地,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系统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学会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坚决消除体育课教学长期存在的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现象。
各学校要用好课间十五分钟,以学校提供、学生自带和师生自制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活动用具,充分利用“小场地”“小投入”高效组织课间活动,确保学生在室外进行放松休息适量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使学生在校一日学习生活张弛有度。
各学校要用好大课间,做到“五落实一全员”(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地点、落实措施,确保全员参与),合理安排广播体操、特色活动、体能训练(身体五大素质)和放松等,因地制宜开展“三大球”、跳绳、踢毽子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游戏,使大课间活动成为学生巩固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平台。
积极培育学校体育文化,通过设立体育“荣誉榜”“纪录榜”等多种形式,引导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激发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的热情。
(五)加强经费保障
各县市、各学校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学校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经费,满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升级改造、体育器材设备更新、赛事活动开展等工作需要。要优化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工作量,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纳入绩效奖励范围。要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体育教学装备,落实体育教师工作服装待遇。要加大体育活动配套设施经费投入,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体育活动更衣室、饮水间、训练房、风雨操场等体育课配套设施。
(六)加强体育安全保障
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要制定并严格落实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特异体质、特定疾病以及其他不适合参加体育运动等类型学生筛查,加强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器材安全检查。要开展全体师生运动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针对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情况,加强教师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业务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实际在体育场、体育馆、医务室、宿舍区等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三、工作要求
各县市、各学校加强统筹协调和谋划,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切实提高站位,制定具体方案。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指定专人负责每日体育活动的监督,加强宣传,提升体育活动的影响力。
巴州教育局
202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