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元、胡文哲、徐生贵、尚庆河委员:
你们好!你们在自治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提案》(第134300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指出的,加强巴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是对巴州独特历史文脉的尊重与维护,有助于加深文化认同,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发展。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予以加强:
一、完善保护研究体系
一是健全申报体系。在全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调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评审制度,进一步健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县市四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系统开展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评估及代表性项目单位调整认定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健全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以传承为中心,审慎开展推荐认定工作,加强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和动态管理,完善监督和退出机制。加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申报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五年一次的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二是强化人才队伍。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选优配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使其工作能力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优化传承队伍结构,提高中青年传承人比例,实现四级传承人梯次配备。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壮大传承队伍。通过家庭式、师带徒、生产式等方式,加大中青年传承人培养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提升传承人传承能力。三是加强阐释传播。整合州县市文物资源,设计研学旅行线路与课程。如开发“长城烽燧之旅”“西域都护府之旅”等,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深入学习文物知识,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拓展文物传播渠道。加强文物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定期发布文物故事、展览资讯、线上活动等内容,制作短视频、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等,吸引网民关注与互动,确保平台粉丝量和阅读量逐年递增。与传统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设文物专题栏目,制作纪录片、文化访谈等节目,全方位宣传文物资源和文化价值,提高巴州文物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创新保护传承理念
一是增强认同,熔铸精神纽带。持续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通过文物展出和非遗展演,普及历史文化和非遗知识,宣传阐释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贯通中华文化血脉,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支持鼓励我州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各类会展、展演活动,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促进交流合作;积极搭建传承平台,依托非遗传承保护中心、各级公共文化馆等开展传习活动,让各民族非遗传承人相互学习、技艺交流过程中,增进文化认同;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博览会、旅游推介等平台,提升我州非遗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传播力;使我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对内成为教育群众的“活教材”,对外成为文化交流的“会客厅”,让“丝路山水·壮美巴州”文旅品牌内化于心、外播四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与时俱进,优化分类保护。深入阐释挖掘江格尔、祝赞词等民间文学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开展抢救记录。创新表现方式,加强对长调民歌、花儿(新疆花儿)、罗布淖尔民歌、赛乃姆、萨吾尔登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推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创新性发展,坚持把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生产符合现代生活习性与审美意识的手工艺品,推动蒙古族刺绣、蒙古族服饰、回族刺绣等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运用,提高农牧民收入;充分利用和静赛利青乳业有限公司等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博湖东归西海部落等非遗集市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开辟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创作室,推动非遗项目向文创产品、旅游产品创造性转化,强化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推动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推动文化润疆工作
一是做好规划引领。2025年完成《西域都护府遗址群:卓尔库特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西域都护府遗址群:卓尔库特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和静县巴仑台黄庙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同时做好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和拉依苏烽燧遗址,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罗布泊南古城遗址、米兰遗址、楼兰墓葬、小河墓地,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霍拉山佛寺遗址、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和静县察吾呼沟古墓群、巴仑台黄庙古建筑群、满汗王府,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尉犁县孔雀河烽燧群、营盘故城及古墓群,和硕县兰城遗址等主权见证类、民族融合类、多元宗教类古遗址及古建筑进行保护工程建设。二是深化融合发展。全面激活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物+文化、文物+教育、文物+科技、文物+创意、文物+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打造文物主题旅游线路与产品,规划设计文物主题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文物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在线路中融入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配套服务,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体验。开发文物主题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打造西域都护府、楼兰文化园等文化旅游演艺、主题民宿、文化节庆等。让游客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鼓励居民利用传统民居改造主题民宿,融入文物文化元素,提升住宿体验。每年推出新的文物主题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设施,改善通往文物景点的交通条件,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设置旅游专线,完善文物景区周边的停车场、交通标识等设施,方便游客前往。三是广泛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和传播,组织全州各级博物馆深入开展线上文物“云观展”讲解直播和线下参观活动,进一步讲好新疆巴州文物故事,让全国各地观众通过新媒体了解巴州悠久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建好用好博物馆,通过加强馆校合作、馆企合作等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使博物馆成为巴州的特色文化名片,带动地方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消费,为巴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5年,组织全州各级文博单位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团场连队展览活动200场以上,开展线上线下展示传播及各类社教活动400场以上。持续开办《巴州文物说》《文物话巴州》《遗址说历史》新媒体展播。
分管领导:齐莉 职务:局党组成员、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书记⠂
联系电话:2700192
承办人:刘洁 职务:文化艺术和非遗科科长
联系电话:2683912
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