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太阳跟“下火”似的,工地、农田、快递站、车间…到处热得冒烟。高温中暑不是小事,严重了可能要命。尤其干活出汗多的兄弟姐妹,这份“防暑保命攻略”请收好。
一、先认准中暑的“危险信号”——发现不对劲,立马行动。
1、先兆中暑(马上休息):头晕眼花、浑身没劲儿;心慌、恶心、直冒冷汗;脸发白、手脚发凉。这时候立刻停下,到阴凉地。
2、轻度中暑(危险升级):体温飙升(摸额头烫手);脸通红、皮肤干热(不出汗了);心跳像打鼓、恶心想吐。脱衣服、泼凉水、打120。
3、重度中暑(热射病会死):说胡话、抽搐、昏迷;体温超过40℃(能煮鸡蛋);无汗、呼吸急促。马上打120,同时泼水、扇风、擦腋窝大腿根。
二、防中暑核心口诀:“躲、补、防、练”
1、躲:躲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太阳最毒。尽量别露天干活,必须干的话:干2小时歇15分钟(树荫下、空调房)。“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睡一会”。
2、补:补够水,补对水。别等渴了才喝。小口勤喝,每小时喝1-2杯(500ml),别只喝白水。出汗多要喝淡盐水、电解质水(买“运动饮料”或自制:1升水+半勺盐+糖少许)。远离酒精、浓茶、甜汽水(越喝越脱水)。
3、防:防晒降温“物理防护”。戴帽子选宽檐草帽、透气安全帽(别用闷热的头盔),穿透气浅色衣服(深色吸热,化纤闷汗,选棉麻),随身带湿毛巾:擦脸、脖子、胳膊,瞬间降温。备“救命三宝”:十滴水、风油精(抹太阳穴)、便携小风扇。
4、练:让身体“习惯”高温。新工人/久坐上班族,头几天别猛干。每天增加1小时工作量,让身体慢慢适应。常备解暑药:藿香正气水(注意别和头孢一起吃)、人丹(问清禁忌)。
三、特殊人群重点防护。
1、户外劳动者(建筑工、环卫工、快递员等):长时间暴晒+高强度劳动,单位必须提供避暑休息点(带空调/风扇)、充足盐汽水/绿豆汤、调整作息避开中午。
2、老人小孩:体温调节差、反应慢,空调开26℃左右,别为了省电不开空调。小孩别单独锁车里(5分钟就中暑)。
3、慢性病人(高血压、心脏病等):高温加重病情,定时吃药。减少外出,备好急救药,感觉心慌胸闷立刻就医。
四、遇到中暑咋急救?记住“五字诀”:
1、移:马上把人抬到阴凉通风处(树荫、空调房)。
2、脱:解开衣扣、脱掉外衣,帮助散热。
3、降:用凉水泼身、湿毛巾擦全身。重点敷脖子、腋窝、大腿根(有大血管)。扇风加速蒸发(报纸、帽子都能扇)。
4、喝:清醒的人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昏迷别硬灌。
5、送:重度中暑立即打120,途中继续降温。
五、防中暑三大谣言,别信。
1、“藿香正气水能治中暑”:它只对“阴暑”(空调受凉)有用,真中暑喝了反而误事。
2、“热天喝冰水透心凉”:突然喝冰水刺激肠胃,可能拉肚子,喝常温水最好。
3、“中暑掐人中就行”:掐人中没用,降温补水才是关键。
巴州疾控中心温馨提示:高温天,安全比干活重要。老板要保障工人休息,家里人要盯紧老人孩子,自己感觉不对劲千万别硬撑。转发给身边人,关键时刻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