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HIV-1型和HIV-2型,其中HIV-1型在中国居主导地位。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主要高危人群包括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
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毒的三个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通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血液、乳汁等各类体液交换而传播,怀孕和分娩期间也可能将艾滋病毒传播给孩子。需要注意的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交谈、共同用餐、共用浴室等日常接触,遭受蚊虫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潜伏期平均6~8年,可短至数月,长达数十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HIV感染相关的表现也多种多样。
根据患者感染后症状、体征的不同,可将HIV感染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此时的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可同时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患者可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此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
在艾滋病期,患者常会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可累及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眼部等。艾滋病比较有代表性的早期症状,可以理解为其急性期表现的症状。
四、怎样做好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毒是可预防疾病。通过以下方式降低艾滋病毒感染风险:
1.洁身自爱,恪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提倡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3.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经性途径传播感染HIV的可能。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穿破皮肤的操作(如美容美发、拔牙等)时确保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5.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
6.合理进行暴露前预防(PrEP)及接触后预防(PEP)。
五、得了艾滋怎么办?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体内病毒即开始复制,因此,尽早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目前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然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病毒复制,使血浆中的病毒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并且帮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我们国家对于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药品、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同时,越来越多的进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逐步纳入国家药品医保目录,可供大家选择。虽说艾滋病目前还无法实现临床治愈,但是早发现、早治疗、规范用药,持续将体内病毒量控制在检测水平以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