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州市场监管局聚焦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中心任务,以信用提升为主线,突出抓好诚信宣传教育,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着力构建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全链条信用监管机制,为自治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动力”,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诚信宣传教育,拧紧信用“安全阀”。坚持“管行业就要管信用、管业务就要管信用”,采取线上线下双联动的方式,在日常市场监管工作中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守法诚信宣传教育,解读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普及诚信知识,引导经营主体拧紧信用“安全阀”,增强信用合规能力,自觉守法诚信经营,远离违法失信风险。今年以来,共发布信用监管法律法规宣传信息三十多则,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守法诚信宣传志愿服务活动2次,入户宣传1800多户次,发放宣传资料近两千份,接受法律咨询500多户次。
强化涉企信息归集,筑牢信用“防火墙”。树立“公示即监管”的理念,一方面,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市场监管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强化信用约束、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引导经营主体自觉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积累信用资本,营造守信重信氛围。截至目前,共归集公示涉企信息25.29万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3.62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41万条、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197条。截至4月25日,2023年度企业年报率已达67.71%。
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树立信用“警示牌”。建立共享应用机制,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企业实施约束惩戒。推广应用“丝路有信”企业信用码,通过“一键扫码、一码明示”,引导消费者和企业合作方根据企业信用程度评估消费风险、商业合作风险,切实用市场力量约束企业经营行为,营造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全州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66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6户,个体工商户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47439户,依法在重点领域审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银行贷款、上市等方面进行信用约束。
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设置信用“指南针”。依托新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对全州15.92万户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经营主体实施差异化监管,通过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提升守信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今年以来,全州市场监管系统以“信用+双随机”方式抽查经营主体4569户,发现问题2666个,其中对高风险企业抽查检查的问题发现率显著提升,有效发挥了信用导向作用,实现了重点监管从“大海捞针”到“池塘捞鱼”的场景转换。
实施信用提升行动,当好信用“护航员”。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坚持线上线下“双通道”宣传引导,并推行“两书同达”,对违法失信企业在经受行政处罚、被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时发放信用修复提示函,提前告知信用修复条件、路径和时间,为失信企业标注“红线”、指明“路标”,护航企业重塑信用。今年以来,巴州市场监管局发布信用修复指南等信息5则,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263户,指导658户企业、25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525户个体工商户在纠正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后,成功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或取消经营异常标记,3.4万户经营主体实现信用修复,焕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