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塔里木河流域1700余万亩原始胡杨林进入落种季。塔里木河沿线的干部群众抓住汛期来水的有利时机,通过疏浚引洪渠、堆砌挡水坝、规划原始胡杨林轮灌区域等方式,助力胡杨生根发芽。
12日,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对塔里木河两侧胡杨林引洪灌溉情况进行巡查。借助塔里木河汛期来水的有利时机,当地林管部门根据地势情况开挖引洪渠,将汛期来水引向灌溉区域,争取让每一棵胡杨和植被都能得到润泽。
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依明切克管护站巡护员艾斯凯尔·艾尔肯说,借助生态输水,胡杨落种成活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现在的60%。
作为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面积达102万平方公里,流域内原始胡杨林总面积达1700余万亩,是绿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当前,正值胡杨落种的关键时期,雪白蓬松的胡杨种子如雪花般飘落大地,堆积在地面形成一层白絮。为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处置能力,筑牢安全防线,各级消防部门开展对原始胡杨林的踏查、巡护等工作。
轮台县消防救援大队青年路消防站消防员徐睿说:“堆积的杨絮易引发火灾。我们每日对胡杨林区进行巡查,采用徒步巡查和无人机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清理堆积的杨絮。这片胡杨林是沙漠的母亲树,守护它的安全就是守护我们的生态屏障。”
多年来,新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于2019年启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对有灌溉条件的退化胡杨林通过轮灌的方式进行引洪灌溉,并采取封沙育林、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措施,促进林草植被恢复。经过多年精心养护,塔里木河沿岸的大片原始胡杨林日渐恢复,下游河道300多公里绿色长廊重现生机。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动物活动轨迹明显增多,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记者 刘雨珊 申凯龙 通讯员 侯宪伟 贾清华)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