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农在分拣包装香梨。(通讯员 马丽娟 摄)
金秋九月,果香四溢。9月10日,库尔勒市各乡镇的梨园里,梨农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装箱的身影交织成热闹的丰收图景。2025年库尔勒香梨采收正式拉开帷幕。
标准化种植筑基:科技为产业托底,果农腰包更鼓
在香梨核心产区阿瓦提乡,7.3万亩梨园连片铺展,3000多户种植户的丰收期盼正变为现实。这里的香梨全部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优果率超80%,种植户田海生的35亩果园便是其中的生动缩影。
“种了20多年香梨,今年亩产超两吨,商品果率85%以上,8月中旬就被订空,纯利润能有十八九万!”捧着刚摘下的香梨,田海生的笑容里满是增收的踏实。
库尔勒市以标准化为核心抓手,修订林果种植技术规范,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生态种植等先进技术,从疏花疏果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每个环节都有科学标准护航。即便部分果园受自然条件影响减产,凭借精细化管理仍能实现“减产不减质、减量更增值”,用科技守住了果农的“钱袋子”。
全链升级提速:新质生产力激活价值,品牌迈向高端
2025年,库尔勒香梨产业正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香梨种植规模达36.86万亩,预计产出果品35万吨左右;98个前置仓、295个城市销售网点织就高效流通网,杭州、嘉兴等地消费者当天下单,次日就能尝到来自库尔勒的香梨;在“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和地区,库尔勒香梨通过海关“绿色通道”快速通关,去年出口创汇达3000万美元。
产业发展不仅限于“卖鲜果”,更向“延链、补链、强链”要效益。全国首条香梨NFC饮料生产线试产成功,秋梨润肺膏、香梨含片、香梨棒棒糖等25种加工品走进商超,一年1.4万吨次果通过精深加工变废为宝,原本单一的产业链已延伸出“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的全链条闭环。
“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不只是在果园里,而是在产业链的每一个增值环节。”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表示,如今库尔勒香梨品牌价值超170亿元,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梨类,靠的正是创新驱动。
金果子“卖全球”:小产业托起大梦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在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阿瓦提乡人大主席艾孜买提·吾提库尔介绍,通过推行集约化栽培、开展电商直播培训等举措,不仅让香梨品质更优,还拓宽了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村民拿起手机当主播,让家乡的香梨“卖全球”,漂洋过海走上世界人民的餐桌。
目前,库尔勒香梨产业已带动近20万人就业增收,从种植户到分拣工人,从电商主播到企业员工,各族群众在产业链上携手致富。这个“民族团结金果子”,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对路径、用准抓手。”库尔勒市委常委王波说,通过出台对香梨产业发展与保护的法规,以香梨产业为纽带,将“小特产”培育成“大产业”,使其既成为撬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有力杠杆”,也成为新疆林果产业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记者 杨柳青 通讯员 阿依佐合热·阿尤甫 马丽娟)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