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长昊在进行宣讲。(记者 李伶 摄)
“身体的残缺或许无法改变,但只要心中有光明、有希望、有爱,我们就能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29日,在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全国自强模范吕政保宣讲结束,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
当天,“铸牢共同体·自强耀天山”2025年新疆残疾人先进事迹宣讲系列活动走进巴州,特邀请全国自强模范吕政保,匠心艺人王金凤,无臂少年褚长昊,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杨波等四名残疾人榜样进行宣讲。他们以残缺之躯书写不凡人生的事迹,深深感染和打动着现场观众。
听力二级残疾的吕政保曾是被“关进透明玻璃罩”的人。转业后,他因中耳炎失去清晰听力,在残联送来的助听器帮助下重连世界。从边疆军营的报道员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吕政保出版的诗集《红扫帚》《金色课堂》屡获大奖。如今,他创办自媒体,制作10余部残疾人主题短视频,走进校园开展“努力永远不迟到”公益讲座,用文字与行动为残障群体发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失去什么,而在于用拥有的去创造。”吕政保说。
库尔勒无臂青年褚长昊的故事让现场掌声数次响起。10岁因意外失去双臂,他曾把自己封闭在“高墙”里,直到看到无臂少年游泳的视频重燃希望。初学游泳时,呛水到呕吐,用头撞壁触壁的疼痛,都没能阻挡他。每周6天、每天4小时、每次往返泳池9千米的坚持,让褚长昊在自治区残运会上斩获两金一银,实现新疆籍残疾人运动员全国游泳锦标赛奖牌零的突破。如今,24岁的他能用脚握笔书写、灵活操作电脑,还挑战了铁人三项与马拉松。“身体的限制永远挡不住心灵的飞翔。”宣讲会上,褚长昊的话语掷地有声,眼里闪耀着自信的光芒。
“我用一支毛笔,撑起了自己与更多残友的尊严。”新疆国家级美丽工坊负责人王金凤的讲述满含深情。一岁半,她因小儿麻痹致左腿残疾,靠双拐与轮椅前行,却凭借对书画的热爱,自学考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2006年,王金凤在乌鲁木齐创办“博艺斋”画廊。2014年起,她免费招收残障学员,开设书法、国画、剪纸等非遗技能培训班。11年来,她帮助听力障碍学员马雄刚成为装裱能手,让高位截瘫的王薇靠手艺领到工资。
全国自强模范杨波幼时发烧致双耳听力受损。他深知残障群体的困境,2010年创办吐鲁番首家听力康复中心,坚持为各族听障人士免费检测、维护设备,并以自身为试验对象,耗时多年研发出助听器效果评估仪,并获国家专利。如今,杨波带动5名残疾员工就业。
“他们的故事不是眼泪,而是光。”聆听宣讲的学生陈雨菲说。这场宣讲会如同天山脚下的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残障群体的奋斗之路,更向社会传递着一个信念:每一个“小小的我”,都能在阳光下绽放生命光彩。
自治区残联负责人介绍,举办“铸牢共同体·自强耀天山”残疾人先进事迹宣讲活动,既是对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精神的致敬,又能以榜样力量凝聚奋进共识,引导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温暖力量。(记者 李伶)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