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若羌县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头攒动,为期两天的2025年若羌县“红枣熟了”宣传推介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红枣熟了”为主题,深度融合若羌红枣产业优势与楼兰文化资源,共设置农业推广、文旅推介、群众文艺、科技展示等12项系列活动,整体内容围绕“若羌印记”“若羌律动”“若羌畅想”三大板块展开,打造一场集产销对接、文化体验、旅游推广与招商引资于一体的全民共享丰收盛会。
开幕式上举行了简约而庄重的颁奖仪式。近年来在红枣产业发展中表现优异的“红枣之星”、广受游客欢迎的“优质民宿”经营者,以及在互联网上积极推广若羌红枣的“若羌红枣网络推荐达人”依次登台领奖。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勤劳的若羌枣农。今年我们的红枣丰收在望,日子越过越红火!”“红枣之星”获得者、吾塔木乡李鹏举接过证书时激动地说。
开幕式现场,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演员们献上热情洋溢的歌舞表演,用动人的歌声和欢快的舞步表达丰收的喜悦。广场上掌声如潮,不少观众跟随音乐节奏击掌相和,共同分享这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
数据显示,2025年若羌县干枣总产量预计达7.34万吨。红枣产业已成为若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种植规模与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红枣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半数以上。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若羌红枣”品牌价值在2025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跃升至51.49亿元,高居全国第21位,品牌声誉得分848.94分,位列全国第六。这些亮眼成绩充分彰显了若羌红枣产业的雄厚实力与广泛影响力。
行走在若羌城乡,“中国最优红枣之乡”的标识随处可见。近年来,若羌县深入实施“红枣提质增效”战略,持续提升红枣种植管理和加工水平,全力推动“小红枣”向“大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集红枣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在红枣加工领域,若羌县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创新研发枣酒、枣醋、枣饮料、红枣膳食纤维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截至目前,若羌红枣深加工产品已达28种,覆盖休闲食品、营养保健品、饮品等多个类别。
在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方面,若羌县持续发力。除连续多年举办“红枣熟了”系列推介活动外,今年首次将活动延伸至河南郑州,与中原地区的消费者和客商面对面交流。17日,“2025年新疆·若羌红枣产销对接会”在郑州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300余位红枣产业专家、经销商、电商平台代表和媒体记者共聚一堂,畅谈合作、共商发展。
与此同时,“互联网+红枣”模式在若羌蔚然成风。越来越多枣农和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将若羌红枣销往全国各地。不少枣农投身直播带货,在枣园里边展示边讲解,向网友生动介绍若羌红枣的种植历程与独特品质,收获大量订单。
“以往卖枣要等客商上门,现在我们自己当主播,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若羌红枣的优良品质!”枣农阿不力克木·热合曼举着手机在挂满红彤彤果实的枣园里直播,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
文化赋能也为若羌红枣产业注入崭新活力。若羌县充分挖掘深厚的楼兰文化底蕴,将其巧妙融入红枣品牌推广,打造出“楼兰红”“丝路枣”等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系列。今年活动中,一批融合楼兰文化元素的红枣文创产品惊艳亮相,包括印有楼兰故城图案的精美礼盒、以楼兰美女为灵感设计的卡通形象等,备受游客青睐。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赋能,让若羌红枣不仅品质出众,更拥有打动人心的品牌故事。”若羌县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殷莉静表示。如今,赴若羌游览红枣园、体验楼兰文化已成为热门,每年枣花盛开与红枣成熟的季节,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在赏景采摘中感受丝路古城的独特魅力。(记者 陈彦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