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上行驶(资料图片)。(塔里木油田供图)

塔里木沙漠公路水井房职工检查滴灌带。(记者 陈剑飞 摄)
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横卧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多公里,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汉唐以前,黄沙伴驼铃,商旅络绎,曾串联起文明与贸易的古丝绸之路就由此而过。奈何风沙无情,时光流转,这条古道最终被沙漠掩埋,不复往日盛景。
而今,塔里木沙漠公路在约4.8万亩生态防护林带的夹护下,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书写了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奇迹。这条被石油人称为“开发沙漠石油的希望之路”,被当地人称为“造福南疆各族人民的幸福之路”,如今更成为了“防沙固沙的绿色生态零碳之路”。建成通车30年来,顺着这条坦途大道,商贾云集、车流熙攘、绿意葱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由沙漠腹地喷涌而出……从“死亡之海”到“绿满通途”,古丝绸之路繁荣景象又一次展现于世人面前。
油气能源的“希望之路”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吸引着一代代石油人前赴后继。但因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复杂、依托薄弱,历经“五上五下”艰辛探索,油气勘探开发一直没有获得大的突破。随着对沙漠腹地勘探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石油人发现,荒凉的沙漠地底下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在沙漠进行油气勘探,钻机、设备等物资就要跟上,必须解决沙漠运输问题。当时钻探塔中1井时,近万吨重的设备和物资要从乌鲁木齐绕到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民丰县支撑点,常规运输车需经南疆五地州24个县市,总行程达2000多公里,跑一个单程需要七八天时间,超过兰州到上海的距离。
这片蕴藏着无限希望的热土,让塔里木石油人下定决心修建一条通往沙漠腹地的公路。
1991年9月5日,塔里木沙漠公路2公里科技攻关实验段开工。同年10月,塔里木沙漠公路建设被正式确立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过持续攻关、试验、论证,确定了“强基薄面”路面结构、“路基振动干压实”和“土工布稳固沙基”的施工工艺。
1993年3月,塔里木沙漠公路正式开工建设。1994年7月,轮南至塔中段竣工通车。1995年9月,塔中至民丰段竣工通车。同年10月,总投资约8亿元,北起轮台县境内的314国道、南至民丰县境内的315国道,全长562公里(其中沙漠段长446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线通车,成为世界首条贯穿流动性沙漠的最长等级公路。
长虹架南北,大漠变通途。依托沙漠公路这条能源通道,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一路阔步向前,通车的第二年,就在沙漠腹地建成了原油年产能力超200万吨的塔中油田。随后,哈得、富满等35座大中型油气田,如雨后春笋般在沙漠腹地及周缘迅速崛起,推动塔里木油田油气年产量突破3300万吨,使其一跃成为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如今的“死亡之海”已成“能源热土”,我国首口超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在沙漠腹地成功完钻,230多口8000米级超深井在这里喷薄油气,并高效开发建设了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博孜-大北气田等。
依托这条能源交通“生命线”,塔里木油田至今已累产油气当量5.5亿吨,共计向西气东输下游供应天然气3800亿立方米,向南疆五地州供气超700亿立方米。曾经沉寂百年的沙漠,如今正迸发着强劲的能源脉动。
造福南疆的“幸福之路”
一条路,连通了能源的动脉,更托起了地方经济发展。
这条贯穿大漠的坦途大道,打通了盆地南北交通的阻隔,有力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使乌鲁木齐至和田的路程缩短了1000公里。
塔中镇,这座因油而起、因路而兴的小镇,便是最好的见证。
依傍于沙漠公路的塔中镇,建立仅10年。随着油气能源的发展,以及沙漠公路往来车辆和人流的增多,塔中镇从最初零星几家汽修店、小饭店,到如今近百家文旅公司、客运站、邮局等网点齐聚,成为塔里木沙漠公路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与补给点,续写着丝路驿站的新故事。
塔中镇漠沁佳源酒店负责人关宏玉,至今还记得2001年刚来时的样子——沙漠公路两旁光秃秃的,镇上只有几间土房。“现在酒店几经升级,已由最初的6间客房增加至110间,每到旅游旺季,店里都会住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关宏玉对沙漠公路近几年变化的感受最为直观。
沙漠新城,是塔里木沙漠公路打通阻隔、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
沿着塔中镇再向南行进160公里,便来到和田地区民丰县亚瓦通古孜乡。公路贯通前,这座村庄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一座“孤岛”,村民去一趟民丰县城,要牵着骆驼在沙漠里走三天三夜。而今,沙漠公路从乡村西侧穿过,让村民去民丰县的车程缩短至2个小时。
“有了沙漠公路,才有了乡里今天的好日子。”亚瓦通古孜乡党委书记索小飞坦言,他们经常组织村民到塔里木油田和沙漠公路沿线的水井房讨教经验,并依照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模式,在该乡西侧栽下2000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誓让“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变成历史。
沙漠公路让同在沙漠深处的民丰县安迪尔乡,展现出另一幅“甘甜似蜜”的富民图景。
9月丰收季,看着远处满载甜瓜的卡车驶上沙漠公路,安迪尔乡甜瓜种植大户肖永祥开心得合不拢嘴。今年,他种植的2200亩“安迪尔”牌甜瓜正是通过这条公路发往全国各地。他的甜瓜品质优、甜度高,获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今年,胖东来超市也和他签订了供货协议。
向沙要绿,向路要富。沙漠公路铺就的通途,正不断赋能沙漠地区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安迪尔乡甜瓜种植面积也从沙漠公路通车前的不足2000亩,扩大至今年的12000亩,人均收入突破2.6万元,连续多年登上新疆和田地区“首富”榜单。
绿色生态的“零碳之路”
“开了30多公里了,怎么还没看见沙漠呢?”
游客谢荣带着一家老小从湖南赶来,只为一睹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真容。深入沙漠公路半个小时后,她的眼前却是两条望不到头的防护林带。
和黄沙极具反差的绿色,就是护佑在沙漠公路两旁绵延436公里的防护林带。
在沙漠中筑路难,护路更难。
塔里木沙漠公路89%以上路段处于流动性沙漠中,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开展了防风治沙研究。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项目于2003年8月开工,2005年5月完工。生态防护林全长436公里,总体宽度约75米,林带总面积约4.8万亩。种植各类苗木约2080万株,树种以抗逆性极强的柽柳、沙拐枣、梭梭等优良防风固沙灌木为主,采用高矿化度地下水进行滴灌,公路全线钻凿水源井109眼。
塔里木油田塔中采油气管理区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文介绍:“生态防护林每年能固碳约3.2万吨、中和近30万台过往车辆的碳排放,为世界荒漠治理和沙漠公路运行维护提供了经验。”
这条生态林与光伏板织就的“气候调节带”,对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超过100种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栖息。野兔、沙鼠、沙狐等野生动物在此安家落户,蜻蜓、蜜蜂等昆虫在防护林间飞舞,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区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气象记录数据显示,塔中地区的年均降雨量较30年前翻了一番,增加31.14毫米,沙尘暴天数减少了15天。”中国气象局塔中气象站站长张冠峰说。
塔里木油田积极响应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号召,2022年对沙漠公路沿线86个使用柴油发电抽水的水井房进行光伏改造。塔里木沙漠公路光伏发电站总装机规模达3540千瓦,每年发出的370多万千瓦时电能,可完全满足生态防护林每日灌溉所需。当年6月,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新建的86座光伏电站散布在生态防护林中,每年较柴油发电减排二氧化碳约3410吨,可吸收二氧化碳约2万吨,实现公路全线零碳排放,成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
“这些光伏灌溉水井房,可以完全满足生态防护林每日灌溉所需,生态防护林每年还能固碳约3.2万吨,相当于吸收每年近30万台过往车辆的碳排放。”陈文说。
草木绿染大漠,光伏点亮沙海。防护林与光伏板共同交织出的绿色图景,为我国荒漠化治理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塔里木方案”。塔里木沙漠公路,作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治住风沙,就能守住家园;修通大道,就能迎来繁荣;种下绿色,就能结出希望。“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古丝路的繁华未曾远去,它正以“能源磅礴”“沙漠新城”“绿满沙海”的模样,在这片大漠上续写新的传奇。(记者 陈剑飞 通讯员 王成凯)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