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记者走进库尔勒市新城街道物探社区沙运司小区。午后阳光和煦,几位老人坐在崭新的长椅上聊天,孩子们在新硬化的路面上玩耍,楼体外立面保温层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这个建于1996年的老小区,在2025年完成了它的“美丽蜕变”。
“以前小区环境比较差,设施不完善,房子没做保温,防水也不行,冬天屋里总是冷冰冰的。现在,楼体做了专业的保温和防水,屋里彻底暖和了,住着舒心多了。”小区居民杨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改造后,小区里有了健身器材和休闲长椅,我们平时锻炼身体、聊天都有了好去处,出门路也平了,环境干净整洁,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杨超说。
沙运司小区的蜕变,是库尔勒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库尔勒市累计完成282个老旧小区改造,44160户居民真切感受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时代变迁。
民意优先:改造改到心坎上
在沙运司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意愿始终被放在首位。街道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网络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将居民最关切的问题纳入改造方案。
“停车位怎么规划?”“需要哪些健身设施?”“绿化怎么布局?”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充分讨论。最终,对这个拥有10栋楼、324户家庭的小区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单元门窗更换、楼梯间修缮等基础改造。同时,新增地埋式垃圾箱,硬化路面,并安装了照明设施、健身器材和休闲长椅。
库尔勒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管理股干部米尔扎提介绍,2025年,全市已完成41个小区、5863户居民设施改造,都坚持同样的理念——既要解决市政基础配套设施老化等“硬件”问题,也要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等“软件”短板。
从“库尔勒实践”到“巴州新貌”
库尔勒市的探索,展现了巴州城乡面貌提升的生动图景。
“十四五”以来,巴州住建系统持续推进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全州累计投入23.67亿元,改造527个老旧小区,惠及7.8万余户居民。这些数据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家庭生活品质实实在在的提升。
与此同时,巴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面提升。全州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300余公里,地下管网系统不断完善——建成燃气管道1300余公里、供水管道1200余公里,集中供暖管网覆盖所有城镇建成区,天然气入户覆盖92%的城镇家庭。
在农村,“美丽家园”建设同样成效显著。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累计硬化村内道路1.2万公里,安装路灯8万余盏,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宜居梦想:写在百姓笑脸上
在库尔勒市改造后的小区里,曾经杂物堆积的角落已变身精致的“口袋公园”;曾经斑驳的墙面,披上了暖色调“新衣”;曾经为生活不便发愁的居民,如今能在小区里健身、休闲、唠家常。
“老小区换新颜,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库尔勒市建设街道新华社区居民张桂兰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种获得感,源于住建工作始终如一的民生情怀。
从戈壁荒滩到绿色家园,从“一条马路”到现代都市,从传统建造到绿色发展,“十四五”时期,巴州绘就了一幅“安居乐业、城乡共美”的温暖画卷。
如今,漫步于巴州城乡之间,老旧小区里的欢声笑语,农村定居点里的幸福生活,都在诉说同一个故事:城乡建设的每一步推进,都已转化为百姓生活的点滴幸福,使这片沃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记者 苟雪梅)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