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甫·加帕尔正在完成新的木屑浮雕长城画。(通讯员 迪力亚尔·艾尼 摄)
天山脚下,石榴花开正艳。连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在库尔勒市各乡镇、社区展开。哈拉玉宫镇下多尕村村民买热古丽·吐胡提作为2025年“我从新疆来一路向北京”第二批巴州基层群众赴北京、河北参观学习团成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向乡亲们讲述她的“心灵之旅”。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我热泪盈眶,西柏坡的革命故事让我心潮澎湃,长城的雄伟壮丽让我震撼不已……”买热古丽手捧近2000字的宣讲稿,在联户茶会上动情地分享着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她的讲述不仅让在场的乡亲们仿佛身临其境,更激发了大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向往。
2024年以来,巴州在河北省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开展“我从新疆来一路向北京”基层群众赴京冀参观学习活动。截至目前,库尔勒市已累计组织1140名基层群众参与,其中90%为首次走出新疆的农牧民群众。
“听到被选中的消息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库尔勒市天山街道天山社区居民热孜完古丽·克然木回忆起自己的旅程仍难掩喜悦。作为首次乘坐飞机、首次出疆的“双首次”体验者,她将这次旅程比作“人生的启蒙之旅”:“亲眼看到课本里的天安门、故宫,我才真正明白‘祖国’二字的分量。”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库尔勒市建立全流程保障机制:每批次配备带队干部、随队医生,实现“从家门到景点”无缝衔接;将天安门升旗仪式设为固定项目,精选西柏坡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24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参观点位;安排非遗展示、文艺交流等互动环节,促进文化共融。
从精心组织到心灵共鸣,这场跨越几千里的旅程不仅为基层群众打开了认识祖国的新窗口,更在点滴细节中激荡起深沉的文化回响。
在恰尔巴格乡乡村画苑,一幅新完成的长城木屑浮雕画引得众人驻足。创作者吾甫·加帕尔,这位曾仅凭想象描绘长城的恰尔巴格村村干部,在亲历八达岭后彻底颠覆了创作理念。“真正的长城砖石泛着青灰色,每一道斑驳都是历史的印记。”他耗时一周修改画作,将亲身体验的震撼融入其中,“我要用画笔让乡亲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
文化的交融在旅程中处处绽放:库尔勒群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演员同台,手鼓舞《古丽木》与马头琴声交织,演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图景;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爱凤在“鸟巢”前展示融合京新元素的剪纸作品,将传统技艺推向更广阔舞台;身着艾德莱斯绸的群众漫步故宫红墙下,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从感人的久别重逢到深刻的思想启迪,这次旅程不断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在河北正定县的参观活动中,阿瓦提乡村民吐妮柯孜·买买提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与河北“亲人”杨东野、焦洋夫妇重逢。2017年,作为援疆医生的杨东野夫妇与吐妮柯孜一家结对认亲,三年的朝夕相处让两家人情同骨肉。“听说新疆亲人要来,我们连夜从石家庄赶过来!”焦洋紧紧握着吐妮柯孜的手,两家人约定要继续浇灌这朵“民族团结之花”。
“这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旅程,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建设街道的李小雯在参观革命遗址后,立志将红色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致富带头人艾木都拉·阿布都拉则表示要把学到的河北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参观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见所闻的积累,更在于将这份感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从红色精神的传承到先进经验的落地,基层群众带着收获与思考,正让这段旅程的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延伸。
“我们将持续深化此项活动,让更多基层群众在行走中真切感受祖国的发展变迁。”库尔勒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建斌说,这条横跨几千里的“连心路”正不断延伸,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记者 赵爽 通讯员 迪力亚尔·艾尼)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