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康复补助对我们家来说太重要了,孩子能持续接受训练,现在终于会叫妈妈了。”11月10日,轮台县一位听障儿童的母亲激动地说。在轮台县,这样的希望正悄然照进更多特殊家庭。2025年,该县投入31.561万元,为26名0-14岁的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让每一个特殊家庭都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这份温暖的背后,是轮台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坚实行动。今年以来,从清晨校园的读书声,到深夜医院的守护灯;从焕然一新的城市道路,到宁静美丽的乡村,34件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提质
教育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今年,轮台县投入2.6亿元新建2所中学、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4500余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的状况。
“以前孩子上学要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了新学校,又宽敞又漂亮。”在新建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家长肉孜·买买提脸上写满欣慰。除了新建学校,县里还投入876万元对1个土操场和3个旱厕进行改造升级,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正在悄然变样。
硬件改善只是起点。在轮台县第一小学,青年教师王雨梦刚结束一堂公开课。“我的指导老师手把手教我备课上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王雨梦口中的“青蓝工程”,已组织578名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共同成长。如今,轮台县沧州小学、轮台县第八小学成功创建为自治州级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正在显现。
教育的内涵,不止于课堂。今年,轮台县90余名师生赴北京参加“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60余名师生前往沧州开展“石榴籽?同心营”实践。
“天安门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课本里的历史一下子‘活’了过来。”参加北京研学活动的学生玉素甫·塔依尔江难掩激动。这些“行走的课堂”,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更不易察觉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坚守。一座特殊资源教室的建成,为21名适龄残疾儿童提供了就学机会。送教上门和送康复上门已开展21轮次,累计时长超过1000课时。知识传递的背后,是社会温度的彰显。
医疗惠民
走出校园,医疗健康的改善同样让人感触颇深。轮台县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塔中区域医疗中心,成功突破14项技术瓶颈,填补了多项关键医疗技术的空白。轮台县人民医院今年顺利通过“国家房颤中心(基层版)”认证,“国家心衰中心”完成现场核查,心血管专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变化同样发生在最基层。轮台县构建起医共体框架下的“心电一张网”,为49家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设备,通过远程诊断体系,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获得专业的心电图检查。
“以前心脏不舒服得跑去县城,现在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做检查,检查结果马上出来,真是太方便了!”阳霞镇库都克村村民艾力·克里木江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心电图报告,见证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打通。
防患于未然,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今年,轮台县为52854名群众进行了胸部X线结核病筛查,为5000人完成了包虫病筛查。在“两癌”筛查中,为2500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癌筛查,为5500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这些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是疾病防控阵线的前移,是“防在未病时、治在关键期”理念的践行。
就业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轮台县将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精准施策。“万名毕业生留巴州”行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发岗位3000余个,推动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5%。
“政府搭建的平台信息很全,让我顺利在家乡找到了心仪的工作。”通过招聘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王涛说。线上线下32场次招聘活动,发布岗位7715个,达成就业意向3091人——这些数字背后,是3091个家庭的希望。同时,开展紧扣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就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44万人次以上。就业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文化润心
物质生活的改善,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拉依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高质量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新疆主会场活动,接待群众11万余人次。文化馆、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文工团下基层演出84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文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投入3300万元建设的三座体育公园,成为群众健身新去处。“三大球”联赛、全民健身跑等体育赛事,营造出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暖心工程
民生改善,重在普惠,难在精准。轮台县始终将特殊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在养老服务方面,完成了200户困难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并为1195名经济困难老人提供居家照护等服务。投入63万元实施“金色晚霞”助餐项目,在全县81个村(社区)建成了52个助餐点,保障了549名困难老人的用餐需求。
“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现在有了助餐点,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感觉生活幸福多了。”正在轮台镇依更巴格村助餐点用餐的阿瓦汗·马木提笑着说。
在生育支持方面,完成了2678名儿童的信息核查登记,推动各项补贴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全县每千人口托位数已达到4.88个,一定程度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城乡焕新
城乡功能品质的提升,让群众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今年,轮台县实施了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有效保障了群众用气安全。同时,优化提升了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422.06万元实施的水利基础建设项目(二期),解决了2000余名群众的安全饮水难题。投资1.0282亿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预计年底前全面竣工,将惠及1850余户农户。此外,还新增了4座移动公厕,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的“如厕难”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脉络,也是民生改善的基础。投资7.07亿元建设的4C级民用机场已于10月29日成功完成校飞,预计2026年正式通航。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促进物流、产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统筹推进的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总里程约119公里,将进一步完善干线路网,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轮台县的万家灯火中,藏着无数个“看得见的幸福”。这些幸福,由34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托起,在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中,在老人们温暖的笑容里,在创业者坚定的步伐间静静绽放。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养老,从城市到乡村,轮台县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编织起百姓生活的幸福图景,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根基。(记者 陈彦强 通讯员 林海)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