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医生在查看患者病情。(图片由巴州人民医院提供)
疫情突至,但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救治病人的脚步未因疫情而“减速”,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及时有效救治患者,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医疗救治防线。
紧急救治保平安
近日,一条轮台县公安局一名辅警突发急性白血病,急需A型RH阳性血小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消息一经发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献血,帮患者渡过难关。
患者的主治医生、巴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苗新刚说,患者属于重度贫血,而且血小板很低,经过各项检查,现在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目前治疗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血制品比较紧缺,尤其是血小板,因为刚采集的血小板需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苗新刚说,后续的治疗,需要血小板的量也比较大。
病魔无情,人有情。巴州公安系统迅速组织民警、辅警积极开展献血活动,已有多人成功捐献血小板。目前,患者已经成功输入三次血小板。
“新鲜的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只有5天,所以只能依靠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接力互助献血,满足患者需要。”巴州中心血站副站长云代说,好在通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无偿捐献血小板,加上血站血小板库存,可以满足该患者近期的输注需求。
守护患者生命线
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的责任。近日,一位癫痫昏迷患者从若羌县人民医院转入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后患者昏迷不醒,喉中痰鸣,指脉氧无法维持。
时间就是生命。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全科人员立刻开展抢救。医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深静脉穿刺置管、下治疗医嘱;护士抽血、导尿、下胃管、吸痰、翻身,执行药物治疗,带着患者急诊复查CT,电话安抚患者家属及陪同人员情绪……
忙完这一切,时间已是第二天凌晨。此时,一名误吸化学消毒剂的患者被紧急送了过来。没有休息片刻的医务人员又投入到紧急救治中。
“相较于普通患者而言,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牙生·艾山说,全体医护人员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名危重症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生命很脆弱,也很坚强。能为患者减轻痛苦,看到他们康复,再苦再累都值得。”牙生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他要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守护者”的使命和担当,守好疫情下最温暖最具光亮的那道“生命线”。
远程会诊解难题
8月11日,曾因年初从6米高的地方摔下,导致颅内出血的马某出现精神状态差、营养不良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二师库尔勒医院治疗。
经诊断,患者的脑外伤后功能障碍属于疑难病例。为了让病人得到更精准的治疗,二师库尔勒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心理科教授张桂青团队进行了视频连线,并第一时间把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传到团队专家手里。
为了方便专家会诊,二师库尔勒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还专门将患者的各项检查诊断结果、化验指标、影像学资料等做成PPT,通过视频仔细进行汇报展示。
一个多小时的远程会诊中,专家们对患者的脑外伤后功能障碍疑难病例展开讨论,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这场跨越600余公里的远程会诊,让患者隔屏便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按照专家们的会诊意见,该患者在二师库尔勒医院进行了3天的康复治疗,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远程会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将患者的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等资料传输至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上级医院专家与基层医院‘面对面’讨论,在优化诊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了患者四处求医的奔波之苦。”二师库尔勒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蒋鹏军说。
据统计,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二师库尔勒医院已通过远程会诊,为10余名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记者 廖军)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