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提升资产使用绩效水平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需要深入研究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一、民办高校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现状
1.绩效指标体系不健全。
部分民办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现有体系主要关注资产安全与完整,对资产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评价不够全面。由于缺少关键指标,比如资产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民办高校难以准确评价资产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的效能。同时,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无法为资产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
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团队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些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知识和技能,对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认识不全面,难以适应复杂的绩效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可能遇到资产账目处理不规范、资产配置不合理、绩效信息收集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资产配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资产购置中,部分民办高校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需求分析,管理决策受到短期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影响,未与学校长期战略和实际需求挂钩,导致资产闲置或低效使用。
4.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虽然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实施资产使用绩效管理,但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局限性。绩效评价结果未与预算安排、资源配置、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有机结合,导致资产使用绩效管理形式化,难以发挥约束与激励作用。一些部门对资产使用绩效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参与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原因分析
1.管理理念方面。
第一,重购置、轻管理。在民办高校中,资产购置流程受到高度关注,反映了学校的物质基础和教育成果。然而,在资产购置完成后,资产使用并未受到重视,导致资产利用率不高,影响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对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全面。部分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对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理解较为肤浅,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2.制度建设方面。
第一,制度不完善。虽然民办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套基础的资产管理框架,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而言,缺乏对绩效评价流程、责任主体及工作要求的明确要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造成操作不规范、绩效评价结果不准确。
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和绩效运行监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影响了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内部审计部门在监督方面的力度不够,既无法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也难以及时解决各种资产使用绩效管理问题。
3.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第一,人才引进不足。这直接导致资产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不够强,进而影响资产利用率和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专业性。
第二,培训体系不完善。由于培训体系不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及时更新,难以胜任资产使用绩效管理工作。
4.预算管理方面。
第一,预算编制不合理。部分民办高校在编制资产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预算分配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和部门申请,没有深入进行调研,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
第二,缺乏联动机制。由于预算编制与资产使用绩效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预算执行情况与资产使用绩效之间未能实现紧密对接,导致预算调整缺乏科学依据,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民办高校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
1.转变管理理念。
第一,强化绩效导向。民办高校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到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培训和研讨,普及绩效管理理念,督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资产使用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二,平衡购置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民办高校需要将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建立资产购置论证机制,要求资产使用部门在申请购置时详细说明必要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确保资产购置基于真实需求,从而提高资产利用率。
2.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各项制度。民办高校需要建立资产使用绩效管理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资产使用绩效管理体系包括日常管理规范性评价和资产效益评价两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
第二,强化监督与问责。民办高校需要建立内部监督体系,督促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定期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民办高校需要对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追究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严肃性。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引进专业人才。民办高校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一批具备资产管理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人才。比如,民办高校可以与高等教育机构或专业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精通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第二,开展培训与继续教育活动。民办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参与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涵盖最新的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绩效评价方法、信息管理工具等。同时,鼓励资产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4.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第一,建立多维度的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应该覆盖关键领域和环节,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掌握资产使用动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按职能划分考核主体,实行差异化考核。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通过设置量化指标,从而全面掌握资产使用情况。同时,对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实行差异化考核,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表1)。
5.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一,建立资产管理系统。民办高校需要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维护、资产共享、资产处置等环节。资产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资产信息存储、检索、统计分析及绩效评价等功能,从而为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提供支持。
第二,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民办高校需要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为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现状,并提出优化对策。民办高校资产使用绩效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制度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资产配置失衡等。民办高校应该强化绩效导向,完善资产使用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联动机制,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资产管理系统。民办高校需要精准施策,从而提升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利用率,强化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