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州发改委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16-05-24 19:03:54   【字体:

目   录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第三章 战略定位和目标
  第三篇  坚持依法治州 构筑稳定屏障
  第一章 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第二章 筑牢社会稳定基础
  第三章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篇  坚持创新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一章 培育发展新动力
  第二章 拓展发展新空间
  第三章 实施科技创新
  第四章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篇  坚持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城乡区域结构均衡
  第一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二章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第三章 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
  第四章 推动信息化建设
  第五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七章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第六篇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巴州
  第一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章 推进节能减排
  第四章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七篇  坚持开放发展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
  第一章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
  第二章 提升商贸物流地位
  第三章 壮大文化科教实力
  第四章 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第五章 完善医疗服务功能
  第六章 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第八篇  坚持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第一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章 稳定和扩大就业
  第三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章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第五章 提高公共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第六章 统筹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第九篇  坚持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活力
  第一章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章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第四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五章 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第六章 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第十篇  坚持主体地位 深入推进对口援疆
  第一章 推进民生建设
  第二章 加大产业援疆力度
  第三章 加强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
  第十一篇  坚持兵地融合 加快二师发展
  第一章 主要发展目标
  第二章 重点任务
  第三章 推动兵地融合发展
  第十二篇  坚持党的领导 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第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章 完善落实机制
  第三章 做好监督评估


“十三五”时期是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期。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和“四个上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巴州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第一、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坚定“三个走在前列”不动摇,着力推动“四个上水平”,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自治州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如期完成。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生产总值达到1052亿元,年均增长7.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2亿元,年均增长16.3%。发展基础得到加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超额完成2800亿元的规划目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60%。节能减排成效显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央企属地化注册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2%,减少贫困人口30155人。援疆力度不断加大,地方累计实施援疆项目67亿元,到位援助资金13.68亿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及“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全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2010

规划目标

实现执行情况

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2015

年均增长

2015

年均增长

全州生产总值(亿元)

640.1

1000以上

10%

1052

7.9%

完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60.4

[2800]

15%以上

[3247]

14.8%

完成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5.2

95亿元、力争突破百亿元

22%

70亿元

14.7%

未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3.9

17%以上

16.3%

基本完成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12078

20%以上

20.1%

完成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16.9:64.5:18.6

14:66:20

18.8:57:24.2

基本完成

非油气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19.7

38

25

未完成

城镇化率(%

48.2

60以上

60以上

完成

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

0.45

0.5

0.5

完成

森林覆盖率(%

1.94

2.08

2.2

完成

绿洲森林覆盖率(%

19.93

21.51

23.28

完成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1.4231

1.267

[-11]

1.281

[-10]

基本完成

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万吨)

9.2

9左右

基本完成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8890

13000

8%以上

15678

12%

完成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3809

24000

12%

26000

13.5%

完成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84

100

95

基本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万人)

3.43

[11]

[16.82]

完成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

24

90

95

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

2.85

3.9以内)

3

完成

人口自然增长率(

10.33

11以内)

8.91

完成

注:带[ ]为五年累计数,带()五年平均数。

第二章 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投资和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既给巴州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同时增添了动力和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巴州新常态下优化经济结构、破解稳定难题、冲破改革藩篱、厚植发展优势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从全区看,中央从全国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将自治区定位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全疆“十三五”发展重大思路和目标任务,为全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巴州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州域看,巴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第二条出疆大通道、中巴经济走廊和南北疆大通道结合部,东南临青海、甘肃、西藏两省一区,西北与八个地州市接壤,区位和战略优势十分明显,为巴州扩大与内地和疆内合作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特别是第九次党代会“三大战略”的实施,连续开展的“项目建设发展年”、“民生建设年”、“基层基础建设年”等系列活动,使巴州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族人民思稳定、盼和谐、求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望“十三五”,巴州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还不牢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二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三次产业协同拉动和创新驱动明显不足;三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民营和社会资本、中小微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足;四是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约束增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凸显,亟待转变发展方式;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与人民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就业、就医、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三个引领”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必须围绕稳定谋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坚持打击和教育疏导相结合,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强化各族群众法治观念、秩序观念、现代观念,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夯实基层基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五化”进程,开创巴州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必须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补短板、消瓶颈,以发展保民生,以民生促进步,使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参与式、包容性、融合式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释放发展动力,破解发展矛盾难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社会繁荣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的“四强”干部和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队伍,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坚持依法治州、团结稳州、长期建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理念、问题、实践“三个引领”,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推动“四个上水平”,加快实现“三个走在前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立足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三五”发展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依法治州,保障发展。坚持依法治州基本方略,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点,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推动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扎实、监督及时有效为突破点,加快建设法治巴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坚持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相结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城乡、县市、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五化”同步中,更加注重服务业发展,更加注重油气产业和非油气产业“双轮驱动”,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两业并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区域布局。深化地方、兵团、石油、铁路以及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建共融,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共生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优化结构,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州”理念,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增强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和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作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开发,构筑“两屏一环”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合作交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巴州独特的区位、人文、资源优势,拓展与欧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高水平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口援疆省市支持,发挥好市场机制,扩大社会事业投入来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成果。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健全作风改进长效机制,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三章 战略定位和目标

第一节 战略定位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总方略,以投资结构调整促进和带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以资源优势发挥促进和带动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继续推动“三个走在前列”和“四个上水平”,加快实施“五化”同步,致力“三通道一走廊两枢纽两屏障一中心两组群九基地”建设,把巴州打造成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天山南坡产业带的重要增长极、引领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验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专栏2 三通道一走廊两枢纽两屏障一中心两组群九基地

三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第二条出疆大通道及南北疆大通道。

一走廊:中巴经济走廊。

两枢纽:库尔勒市和若羌县两个交通物流枢纽。

两屏障: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屏障和全疆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中心:库尔勒市中心城市建设。

两组群:天山南麓、昆仑山北麓两个绿洲城镇产业群。

九基地:四个国家级基地:国家级大型纺织服装加工出口产业基地、国家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国家级钾盐综合利用基地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五个自治区级产业基地:重要矿产资源基地、钢铁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不低于生产总值增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发展空间格局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各民族团结幸福,建成富裕殷实、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美好巴州。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的突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提升;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5%。

——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能力全面增强,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9.5%。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生态文明再上新台阶。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三废”处理率稳步提高,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加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依法治州,稳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现政府决策科学民主,行政管理合法到位,行政执法规范文明,监督机制完善有效,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基础更加牢固。

专栏2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指标

2015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

全州生产总值(亿元)

1052

1475

7左右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18

1265

12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70

100

6.5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7.2

277

12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

4.4

8

预期性

民生保障和居民收入

人口自然增长率(

8.54

11.6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2.2

3.9以内

约束性

新增就业(万人)

2.6

[13]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6

98.2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

90

约束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以上

约束性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6以上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99

99.5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套)

1.71

[3.07]

约束性

农村安居富民工程(万户)

1.3666

[2.74]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000

38200

8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5678

23000

8

预期性

结构优化和

创新驱动

工业增加值(亿元)

520

730

7左右

预期性

第三产业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

24.2

27

预期性

非石油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5

30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0.8

1.5

预期性

宽带普及率(%

55

7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60以上

65

预期性

每百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12

20

预期性

每万人拥有商标数(件)

15

20

预期性

每千人拥有企业数(个)

5

9

预期性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38.75

39.42

约束性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

0.55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2]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2.2

2.3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0.3031

0.3122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0

42

约束性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控制在自治区约束指标内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自治区约束指标内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控制在自治区约束指标内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63

3.2

预期性

注:1、带[]为五年累计数。

2、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行政力量,确保目标实现。

第三篇 坚持依法治州 构筑稳定屏障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是巴州各族人民的最大福祉,是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

第一章 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围绕平安巴州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巴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各类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社会局面更加安定祥和、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和谐的局面。

第一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民主管理、社会组织服务有机结合,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改革基层站所管理体制,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大数据技术支撑的基础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和服务平台,加快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广村、社区庭院管理化模式,完善居住证管理和便民联系卡制度,将实有人口全部纳入社会动态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化解矛盾机制,完善人民、行政、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改进行政复议和信访工作制度,推进诉访分离,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有效解决。

第二节 强化治理能力建设

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政治治理体系中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经济治理体系中更加突出市场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州

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等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把依法治国的理念通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等载体落地见效。组织实施“七五”普法教育,推动全民普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将法治教育列入培训重要内容,以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宗教人士等为重点,分类开展普法教育专项活动,普及法律常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范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强化州人民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县市政府执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第四节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着眼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边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治理体制体系,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决策协调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切实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优化布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应主体功能区制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节 强化行政权力监督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严肃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章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坚持安全为了人民、安全依靠人民,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对处置能力,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继续推进质量兴州工程,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环节全过程、常态化监管,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手段和四级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四个最严”监管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做好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政府专职消防队或公安现役消防站县市全覆盖,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严厉查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以预防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平台体系,完善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和救灾应急装备,规划建设应急疏散场所。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实现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步实施。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理联动,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加强人民武装、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防教育等国防动员力量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完善国防动员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国防动员系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第三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巴州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全社会、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组织开展好“双拥”创建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严惩机制,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时代新风。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巴州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第四篇 坚持创新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扩展发展新空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章 培育发展新动力

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和投资拉动转向三次产业协调拉动和创新驱动上来,促进发展动力转换。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围绕衣、食、住、行、学、健康、文化等居民消费重点,顺应消费理念、消费方式转变,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发展特色服务,扩大消费规模。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休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多样化产品供给。引导发展绿色消费,扶持绿色产业和产品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中短期消费信贷,发挥信贷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创新投资渠道。由主要依赖政府和银行贷款投资转向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社会投资+金融资本、民营和社会投资等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财政资金重点发挥撬动社会资本作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科学设计合作模式,提升投资回报预期,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股票、债券市场扩大融资渠道,促进项目建设。

扩大出口规模。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大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接合作,积极发展出口加工业,培育产品品牌,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用好全国通关一体化、国际西行货运班列开通等便利条件,扩大产品出口规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业等外贸新模式发展。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第二章 拓展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和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

拓展区域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强化库尔勒市中心城市功能,依托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周边县市和相邻工业园区在功能定位上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关联发展,充分发挥相邻铁门关市、尉犁县、焉耆县、博湖县、轮台县等周边县市地域相连、城镇相接、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优势,促进产业合理分工,联合图强,合作共赢,推进“四县二市”一体发展,培育壮大巴州核心经济区。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电子商务、物流、旅游、文化、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产业发展,促进钢铁、水泥、矿产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支持政策,扩大数量和规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利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有利条件,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基地、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网络强州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升级通信设施,实现宽带网络城乡全覆盖,城镇普及光纤入户,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宽带网络接入速率大幅提升。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镇公共交通、地下管网改造、防灾减灾、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提高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水平,用“互联网+”引领传统行业变革,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建设大数据平台,促进信息互联共享。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第三章 实施科技创新

以建设“创新型巴州”为目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研发组织发展,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方面取得成效。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每百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件。

第四章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大力实施自治州重点人才工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大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加大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鼓励人才自由流动。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力度,加强各类引智和引进高层次紧缺外国专家项目,完善外国专家表彰奖励制度。继续实施大学生西部支援计划。大力推进技能振兴计划、职业培训助推产业发展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进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加快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产教结合。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创新实践基地、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到“十三五”末,力争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2250名,全州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万人,博士科研流动(工作)站达到3个。

第五篇 坚持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城乡区域结构均衡

坚持产业协调、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继续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级纺织服装加工出口、油气生产加工、钾盐综合开发利用三大基地以及自治区重要的矿产资源、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一节 建设国家级大型纺织服装加工出口产业基地

以“一城六园”为重点,高起点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在坚持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下承接上下游及配套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高水平发展,使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好纺纱项目的同时,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粘胶、织造、印染、成衣及其它纺织制品下游产业,形成全产业链,提高行业竞争能力。积极发展纺织化工、纺织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以及商贸、仓储、物流等相关第三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明显、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完善、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加快库尔勒开发区纺织城印染集中污水处理厂、2×35万千瓦配套热电联产、标准化厂房、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及纺织品质量检测综合服务平台、科纺装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加大纺织服装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优惠电价,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重点推进金富特种纱150万锭、富丽震纶200万锭、利泰丝路600万锭纺和中泰化学40万吨粘胶纤维、350万锭纺纱、同创伟业亿双手套和服装研发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纺纱产能达到1000万锭,服装产能达到2亿件,粘胶纤维产能80万吨,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20万人,建成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

第二节 建设国家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基地

把握全面深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体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机遇,在全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油气稳产增产的同时,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改革,力促塔中(顺南)、塔东、阿探、孔雀河等油气区块列入属地化注册及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鼓励和支持地方国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塔里木盆地有前景区块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提高油气产量。深度拓展油地共建和产业合作模式,力争“十三五”期间资源类央企实现本地注册,谋划、实施一批以天然气化工为重点产权多元化的下游精深加工项目,提高油气资源在本地加工的广度和深度。

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争取国家布局大型炼油、乙烯、天然气综合利用和油气储备项目,积极谋划和推动大型炼化纺一体化项目。配合做好西气东输五线、且末天然气储备库、若羌成品油库建设。着力推进乙烷制乙烯和下游产业链延伸项目及美克化工三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聚四氢呋喃、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等高端石化产品,提高石化产业发展水平。“十三五”末,原油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天然气达到360亿立方米,建成全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专栏3 乙烷制乙烯项目

计划总投资189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乙烷混合烃100万吨、80万吨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3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20万吨乙二醇、2.5万吨乙丙橡胶。项目建设地:天然气提取混烃工程拟在库尔勒或轮台县建设,混烃裂解制乙烯工程拟在库尔勒建设。

第三节 建设国家级钾盐综合利用基地

做强钾盐产业,支持罗钾公司30万吨/年扩能改造和配套工程米兰河山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钠、镁、锂等钾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到2020年钾盐产能达到170万吨,形成以钾盐系列产品为主导,产品多元化、产业链一体化的现代盐湖产业格局,建成国家级钾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

第四节 建设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基地

提升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水平。加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整装勘查为重点,统筹各类勘查资金,力争在锰、钛、铬等重点矿种勘探上实现突破。以铁、铜、铅、锌等金属矿和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为重点,优化开发利用布局,重点加快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铅锌、金、镍和祁曼塔格铁、铜多金属及和硕、焉耆石材加工等项目建设,建成铁精粉生产基地、石材加工集散区和非金属矿产加工基地。推进和硕、若羌新型硅材料项目建设步伐,延伸下游产业链。提升煤炭开采加工能力,加快库尔勒塔什店和轮台阳霞两大矿区煤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加大且末、若羌边远产煤县的煤炭开发力度,重点支持邢美矿业120万吨煤矿等项目建设,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

第五节 调整和优化钢铁产业

引导和支持现有钢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多元化,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钢铁产品向型材、板材、管材、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开拓中西亚市场,争取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到2020年,钢铁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建成自治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第六节 建设自治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围绕建成全疆主要能源输出地和重要能源开发基地目标,稳步开发水能,科学布局火电,扩大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重。推进开都河、车尔臣河、米兰河、若羌河等流域的水能开发。加快支撑电源和园区配套电厂建设。统筹新能源开发规模和电网消纳能力,合理布局光伏电站,在若羌等地建设风电项目,力争若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纳入国家风电开发规划。“十三五”时期新增装机60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达到800万千瓦。

专栏4 电源建设重点项目

1、水电开发项目。力争开都河霍尔古图(42.3万千瓦)、哈尔嘎廷郭勒(21.9万千瓦)、车尔臣河流域梯级电站(50万千瓦)等开工建设,加快滚哈布其勒(29.1万千瓦)水电站前期工作。

2、火电开发项目。建成华能轮台热电联产(2×35万千瓦)、国电库尔勒热电联产(2×35万千瓦)、库尔勒开发区纺织城热电厂(2×35万千瓦)等项目,力争大唐和静热电联产(2×35万千瓦)、若羌热电厂(2×15万千瓦)开工建设,开展其余支撑电源前期工作。

3、新能源项目。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13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100万千瓦;力争若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纳入国家风电开发规划。

第七节 建设自治区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提升,促进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兴办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地初加工,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配套。重点发展番茄、辣椒、杏、葡萄、红枣精深加工及牛羊肉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焉耆清真食品加工园,打造面向全疆辐射中西亚的清真食品加工基地。

把葡萄酒产业作为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点,依托优质酿酒葡萄基地,高标准、高起点发展葡萄酒产业。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广“公司+基地”经营模式,促进种植基地向酒庄集中。加强酿酒葡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提高种植、加工技术水平,建设一批特色精品酒庄,完善产业配套,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好品牌宣传、营销、推广,打造“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概念。

专栏5 葡萄产业发展目标

以北四县为重点发展区域,打造焉耆盆地地理标志葡萄酒和巴州有机葡萄酒,构筑巴州“一湖四县百庄”葡萄酒产业布局,打造“中国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之都”。“十三五”期间建成具有“优质、稳产、长寿、美观”为特征的优质酿酒葡萄基地30万亩。

第八节 建设自治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库尔勒、轮台、和静为重点,围绕物探、钻井、测井、采油装备制造及石油管材制造,大力引进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培育立足新疆、面向中亚的大型油气开采运输装备制造基地。以矿山开采、化工、输变电、农牧机械、纺织机械等产业发展需求为重点,推动发展矿山机械装备、化工装备、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装备、纺织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设备等为重点的其他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派特罗尔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自治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九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育种及产业化、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力争取得新突破。

第十节 加快园区建设

发挥园区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促进产业集聚、效益集约、功能集成、管理集中,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发挥地缘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确定园区产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本地资源的特色园区。发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作用,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进一步提高投资密度和单位面积产出率,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支持自治区级园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力争轮台工业园、和静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塔什店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吸纳和承载力。创新园区建设模式,鼓励企业办园区、商会办园区,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发展机制。创新园区投融资模式,优化投资环境,围绕重点领域招商,强化招商引资对地方财政贡献评估,提高招商效率。“十三五”末,力争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过千亿,上库工业园、轮台工业园、和静工业园3家自治区级园区产值过百亿。

第二章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和生产方式,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按照“稳粮、调棉、优果、兴畜”的方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化、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林果业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

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按照“以水定地”原则,确定巴州耕地总规模,禁止非法新增耕地,引导退出沙化严重、防灾能力差、产出效益低的耕地,有序实现退地减水。完善种粮补贴政策,巩固北四县粮食生产基地,加强亩产500公斤以上高产稳产标准化良田建设,粮食总产稳定在55万吨以上,保障区域供需平衡。调减棉花面积,调优品种结构,棉花种植向库尉轮优势产区集中,逐步退出次宜棉区和低产棉区,棉花生产能力保持在45万吨左右。建设焉耆盆地以工业番茄、工业辣椒、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带,以库尔勒、博湖、和硕、和静为中心的设施农业产业带。推进林果业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做强做优香梨、红枣、白杏、酿酒葡萄四大特色林果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增草增畜、现代高效示范、高产安全和畜牧业产业化工程建设,建立畜牧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苗木花卉产业和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十三五”末,全州地方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600万亩;特色林果面积180万亩,林果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8%以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设施农业10万亩以上。

第二节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市场需求,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对农产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实行全程监控,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符合巴州实际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加快农村电商及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培育农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十三五”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500家和150家。

第三节 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推广畜牧、林果、设施栽培、节水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机械装备,提高棉花、工业辣椒、工业番茄及特色林果机械化采收水平。完善技术推广体系,重点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和保护性耕作、保护地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加大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加强重大畜禽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供需信息、灾害性气象信息,为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服务。加强农技、农村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到2020年,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320万千瓦,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

第三章 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容量、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构筑与产业化相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特色旅游业

突出生态和文化两条主线,注重“文旅结合、以文兴旅”,以目的地打造、集聚区发展、集散地建设、精品开发为重点,充分挖掘民族历史文化丰富内涵,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推进和—库高速旅游产业带和218国道巴州历史文化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建设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罗布人村寨、塔河胡杨林、库尔勒北山及大峡谷、焉耆霍拉山、葡萄酒庄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和景区,推动巴音布鲁克、罗布人村寨、塔河胡杨林、库尔勒天鹅河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挖掘开发阿尔金山特种旅游、马兰军博园、达西红色旅游、焉耆民俗文化游和以库尔勒市、博湖县、和静县为重点的城市景观旅游。将休闲旅游作为旅游业新的突破口,布局建设自驾游、房车营地,打造露营品牌,建设“中国西部露营之都”。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特色文化旅游城镇、民族风情旅游乡村、农牧家乐建设。推动节庆会展活动和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业。加大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力度,抓好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西部胜景·美在巴州”品牌。力争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1100万人,年均增长5%;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5%。

第二节 壮大文化体育产业

加快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和发展巴州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消费市场,重点发展演艺、文化旅游、民间手工艺术品、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引导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及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建设一批区、州、县级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将楼兰、东归等文化品牌推向全国。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加大对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力度,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影响力。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拉动体育消费。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加快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高物流业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做强石油技术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轮台红桥服务区石油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规模,逐步建设集研发、设备制造、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打造南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推动研发设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市场营销、会展等服务业发展。

第四节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实施好便利消

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社区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家政保洁、养老托幼、食品配送等便民服务,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以消化存量、改善住宅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落实好国家、自治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措施,优化商品房结构,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行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规范物业服务,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第五节 积极发展新业态

大力推动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用“互联网+”促进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远程教育、智慧社区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上贸易、在线交易,扩展消费渠道,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推进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尉犁电子商务产业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建设,使示范基地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应用企业的聚集地和电子商务的创业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

第四章 推动信息化建设

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两化”融合、电子政务应用、电子商务、农业及社会领域信息化、信息安全等工作,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巴州”。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和4G移动通讯网络建设。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化应用,建立人口信息、基础空间、法人信息、宏观经济四大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巴州地理信息中心,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园区为主,推动信息化与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融合发展,加强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挥“丝绸楼兰快线”等平台作用,提高农业农村及重点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创新社会信息化应用,推进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和应急、数字城管等城市管理智能化。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基本完成自治州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末,建成“智慧园区”3个,认定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自治区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

第五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方针,建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布局相协调,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以完善路网结构和提高综合运输保障能力为重点,在建设丝绸之路骨干交通网络的同时,加快区域内连接线、延伸线建设,扩大路网覆盖面,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铁路方面,建成格尔木—库尔勒铁路,加快罗中—若羌—且末—和田、库尔勒—伊宁铁路前期工作,推进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轮台工业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0年,全州铁路总里程达1500公里以上,新增800公里,建成“两横一纵”的铁路主骨架。

公路方面,开工建设G0711乌鲁木齐—尉犁段、G0612依吞布拉克—和田公路,力争G0711尉犁—若羌段开工,争取将新源—巴仑台、塔什店—库西工业园、S301线(托克逊—乌拉斯台)纳入高速公路网规划,构建“三横四纵”干线交通网络。完成省道S206博湖—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S325线和硕乌什塔拉—紫泥泉公路建设,启动S254线尉犁—且末沙漠二级公路及和静—焉耆—博湖一级公路建设,改善S235线哈密—若羌、轮台—民丰沙漠公路技术状况。加大联乡通村油路建设力度,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路、建制村通公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三级和四级以上等级公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昆仑山—阿尔金山、轮台县煤矿通道、博湖环湖公路等资源路、旅游路建设。加快库尔勒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步伐。到2020年,全州路网总里程达1.7万公里,在建、营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80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60%,县市通一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乡(镇)、村硬化路通达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

民航方面,在加大机场布局密度的同时,积极开辟疆内支线机场之间、支线机场与内地大城市航线,构建疆内、国内航线网络。到2020年,全州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4个。

第二节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加快车尔臣河、若羌河、清水河、黄水沟等河流开发治理和保护,推进大石门、若羌河水库、伯斯阿木水库等山区控制性大中型水库和库尔楚、阳霞等7个小型水库建设。建成若羌米兰河水利枢纽等工程。按照现代灌区要求,加大博斯腾灌区、迪那河灌区和车尔臣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重点河流和重点城镇段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重点河流水文水资源监测、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等监测系统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专栏6 水利建设重点项目

1、大型水库1个:大石门水利枢纽工程。

2、中型水库2个:若羌河水库、伯斯阿木水库。

3、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4、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三类闸12座、四类闸3座。

5、高效节水:新增高效节水140万亩。

6、盐碱地治理面积21万亩。

第三节 强化电网保障能力

巩固和增强巴州电网作为南北疆电网重要联结纽带的作用,构建“疆电外送”南疆支点。重点推进吐鲁番—尉犁—若羌—青海花土沟、若羌—且末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疆电外送”大通道建设,建成吐鲁番—库尔勒—库车二回750千伏输变电及750千伏和硕、轮台变电站。以75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范围,建成尉犁-铁干里克-若羌等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北部220千伏环网、中部库尔勒220千伏双环网和覆盖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220千伏双链式网架,实现220千伏电网全域覆盖。加快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加密布点和增容扩建,实现短半径、密布点。强化配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库尔勒智能配电网,逐步推广实现全州配电自动化,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力争到2020年,巴州电网建设成为全疆第三大地州电网。

专栏7 电网建设重点项目

11000千瓦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吐鲁番—尉犁—若羌—青海花土沟、若羌—且末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2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吐鲁番—库尔勒—库车二回750千伏输变站工程及750千伏和硕、轮台输变电站。

3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尉犁-铁干里克-若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若羌-扬布拉克-祁曼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国电库尔勒电厂配套送出工程、霍尔古吐水电站配套送出工程、库尔勒市棉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库尔勒塔什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库尔勒开发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哈德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马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阳霞(原轮台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硕金沙及和静天鹅湖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等。

4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0座,扩建10座,新增变电容量292.4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513千米。

535千伏输变站工程:新建35千伏变电站25座,扩建13座,新增变电容量65.2万千伏安、新建线路968千米。

第六章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走在全疆前列。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

第一节 构建合理城镇体系

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以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特色重点乡镇、中心村“五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加快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重要的交通枢纽、产业基地和物流中心为重点,按照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城市标准,加快产城融合,积极发展新业态。发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带动和库尔勒城市经济扩张效应,吸引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外来投资者投资置业兴业,加快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创新城市发展,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节约水资源,降低能源和污染物排放,建设低碳城市。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增强吸纳就业和有序转移农村居民进城务工能力,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加快库尔勒城市供水二期工程建设,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日。实施老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立体公共停车场建设,发展电动公交车和大容量快速公交车系统,构建“四县二市”快速交通网,改善出行条件。到2020年,库尔勒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城市经济规模继续保持在全疆县级市前列,建成全疆第二大城市和全疆副中心城市。

推进和静、轮台、若羌三个副中心城市发展,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其他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条件成熟的乡撤乡建镇,促进人口较多的中心村发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到2020年末,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5%。

第二节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全面改善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彰显城镇特色文化,推进城镇绿色集约发展。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合理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创新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模式,综合运用城市投资债券、社会资本、PPP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措施和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加大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塔中—且末—若羌、库尔勒—尉犁、博湖县天然气管道建设,力争实现管道天然气覆盖所有县城。到2020年,全州城镇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6平方米。

第三节 推进城乡联动和产城融合

把乡村建设和发展放在和新型城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突出乡村建设和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统筹中的重要地位,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加快水、电、路、气、房及通讯、互联网建设,加强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乡镇供销超市、便利连锁店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计划”。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村延伸,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城乡一体的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发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相关产业和园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功能,有序引导城乡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到城市(镇)长期就业、混居就业。强化就业能力和技能培训,积极扶持农村特需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第七章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以县市和区域各经济体之间经济联系为纽带,以互利共赢,合作共建为目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县市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突破行政区划和地理界线,推进天山南麓、昆仑山北麓两个绿洲城镇组群建设。

天山南麓城镇群以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为核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协同推进铁门关市、尉犁县、焉耆县、博湖县、轮台县发展,构建“四县二市”紧密型城市核心组群。发挥和静县副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撤县建市,与“四县二市”及和硕县共同形成天山南麓城镇组群,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公共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形成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的城镇组群,建成全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经济区,引领天山南坡产业带发展。

在昆仑山北麓以副中心城市若羌为重点,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协同推进且末县发展,辐射带动罗布泊、依吞布拉克、瓦石峡、米兰、塔中等镇区发展,打造昆仑山北麓城镇组群。昆仑山北麓城镇群主要依托第二条出疆大通道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打通连接内地和南疆的交通大通道,促进沿线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发展,与天山南麓城镇群形成遥相呼应、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区域各经济体之间(地方、兵团、石油等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以股权多元化为载体,增强经济联系,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优化分工和生产要素分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篇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巴州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州和“两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建设主体功能区、打造“两屏一环”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第一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作用,按照国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县市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到2020年,使巴州的经济布局更加均衡,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国土空间格局更加清晰,国土开发管理更加科学。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划

巴州有国家级主体功能区2类8处,其中禁止开发区域6处、限制开发区域2处;有自治区级主体功能区3类23处,其中重点开发区域21处,禁止、限制开发区域各1处。

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域2处,分别是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且末、若羌2县)和天山南坡库尉轮农产品主产区(库尔勒、尉犁、轮台2县1市)。

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域21处,分别为库尔勒市城区和铁门关市城区、各县城关镇以及10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见附图三)。该区域有一定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宜人口集聚和一定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是巴州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区域。

自治区级限制开发区域1处,天山南坡中段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包括和静、焉耆、和硕、博湖4县。该区域为水源涵养型生态功能区,主要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确保和资源环境承载相一致的农产品供给,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

第二节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

构筑天山南麓—昆仑山北麓一主一辅的重点产业开发群。

天山南麓重点产业开发群是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和天山南坡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包括库尔勒市、铁门关市、轮台、尉犁、和静、焉耆、和硕、博湖6县2市主城区和城关镇,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库西、上库、轮台、和静、焉耆、和硕、尉犁8个国家和自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该区域以建成国家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新疆重要的电力能源保障基地、装备制造基地、钢铁产业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目标,成为集聚人口,繁荣绿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辐射带动南疆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昆仑山北麓重点产业开发群是昆仑山北坡产业开发的重点,是自治区重点培育的产业聚集区和基地。包括且末、若羌两县县城和且末、若羌、罗布泊3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该区域以建成国家级盐化工、自治区重要的矿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为目标,成为集聚人口,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推进“三区三带”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库尉轮农产品主产区是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天山南坡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该区域在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基础上,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内,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要农产品供给,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国家优质棉基地,库尔勒香梨、轮台杏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焉耆盆地农产品产区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畜产品、水产品、葡萄及特色经济作物产区,包括和静、焉耆、和硕、博湖4县。且若农产品主产区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畜产品和红枣产区,包括且末、若羌2县。在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基础上,重点是发挥生态功能,保障农产品供给。

构建“两屏一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天山南坡中段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中昆仑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为南北屏障,以环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东南缘绿洲以及沙漠公路绿化工程为支撑,以点状分布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水源地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该区域是维系巴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巴州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实施最严格法律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相统一,区域发展相协调。

第三节 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

根据国家、自治区两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区域政策和相关规划,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土地管理、人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原则等,规范开发时序,把握开发强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按照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对国家和自治区禁止及限制开发区增加和提高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绿色发展指标比重,取消和降低经济发展和产业开发等指标比重。建立县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第二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快建立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治理修复制度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三条红线”制度,建立州、县(市)、乡镇三级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发展。实施水资源论证“一票否决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研究建立水权体系、水资源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保护与管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大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建立节约用水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完善土地规划和用途管理。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推动土地利用向集约型转变。严厉打击非法开荒行为。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残膜回收力度,建设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治理。

进一步强化博斯腾湖流域生态整治和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治理,落实好博斯腾湖最低水位“一条警戒线”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地等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继续推进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天然林保护、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大公益林保护。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和静县、博湖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继续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支持符合条件县市开展国家和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公顷。

第三章 推进节能减排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解“旧账”,不欠“新账”,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大先进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结构性、技术性和制度性节能减排。严格落实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加强源头控制。以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污染防治和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重点能耗行业能效对标,提升能效水平。加快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材料。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倡导合理消费,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强化节能减排监察、计量等能力建设,建立州县两级节能管理、监督、服务体系。

推进减排工作。全面落实大气、水和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库尔勒市、焉耆县、博湖县、和静县和尉犁县建立大气联防联控区域,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通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改造、煤改气、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制。强化超标机动车管理,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和配套管网完善工程,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管网配套覆盖率,扩大农村生活污水点源治理。加强减排设施监督管理,将总氮、总磷、烟(粉)尘、VOC(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纳入在线监控。实行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扩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多层面实施并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循环型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企业)达到15个以上,50%以上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再生水利用工程,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固废处置场所建设步伐,推进种植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做好金特钢铁、新兴铸管、华能轮台热电余热余压综合利用、富丽达纤维活性炭吸附综合废气处理、绿洲大洋棉花秸秆饲料化等项目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和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第四章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城乡建设、农、林、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重点,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通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控制重点领域碳排放等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开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大力推广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开展高排放产品节约替代工程。推进碳排放交易。强化农田保育、森林、草原和湿地保护,因地制宜开展荒山造林、“身边增绿”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增加碳汇。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气候变化风险预测预报和管理应对机制。

第七篇 坚持开放发展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的区重要支点

紧抓自治区“三基地一通道”及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化科教、金融、医疗服务“五大中心”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机遇,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以各种方式到巴州投资,高起点建设一批对全局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的发展基础,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一章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

充分发挥巴州区位优势,形成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加快交通干线建设,构建联通内地及周边地州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将巴州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第二条出疆大通道、中巴经济走廊和南北疆大通道上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新疆东联西出的重要交通枢纽。

铁路建设方面,加快格尔木—库尔勒等干线铁路建设,打通联接区内外铁路运输大动脉,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公路建设方面,推进乌鲁木齐—尉犁—若羌、依吞布拉克—若羌—且末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以高速、国省干线为骨架的公路网络。

民航建设方面,且末机场迁建、库尔勒机场改扩建、若羌机场建成投运,推进轮台塔中机场、和静巴音布鲁克支线机场和若羌祁曼塔格、罗布泊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完善航线网络,形成功能完善、航线通达、布局合理、运载力强的航空运输体系,把库尔勒机场建设成为新疆第二大航空枢纽。

第二章 提升商贸物流地位

充分发挥区域和综合交通运输优势,提升商贸物流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鼓励建设内地商品向西出口基地和进口资源深加工基地,构建联通国际国内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体系,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具有国际、国内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开创对外经贸合作新局面。依托库尔勒、若羌、焉耆、和硕、和静、且末等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一批以石油物资、装备、农产品、矿产品、纺织服装和日用品为重点的大型物流园区,吸引区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巴州物流业发展水平,努力把库尔勒、若羌建设成为全疆商贸物流集散中转中心,把焉耆、和硕、和静、且末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节点,形成面向周边、辐射中西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加快商贸市场建设,重点建设以库尔勒、轮台为中心的石油物资和工程服务市场,以库尔勒、焉耆、若羌为中心的农产品商贸市场及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航空、铁路、公路物流枢纽多式联运中转设施,构建货运换装无缝衔接网络。

专栏8 物流园区和市场重点项目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库尔勒愿暻智慧生态产业新城、南疆快递产业园、库尔勒综合性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库尔勒苏中农产品物流园、巴州危化品物流园区、若羌塔东综合物流园区、焉耆宏福商贸物流园、和硕铁路物流园、和静物流园、新疆兴鸿博物流园。华凌市场、库尔勒和顺农产品市场、新疆润泽恒业梨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南疆城特色商品集散中心。

第三章 壮大文化科教实力

充分发挥巴州多元文化优势,以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为重点,设立楼兰(中国)论坛,加强国内外务实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方面,继续扩大巴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以“楼兰、东归、军垦、马兰、石油”等文化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拓展民间文化交流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发具有巴州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科技方面,积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提升科技影响力、辐射力和创新能力。依托特色产业,建设农牧业良种繁育基地和研究推广中心。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科技合作带动产业合作,重点加强现代农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

教育方面,立足实际,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办学以及与疆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等方式,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旅游方面,重点打造巴音布鲁克、巩乃斯、阿尔金山、博斯腾湖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自治区发展特色国际化旅游大格局。加快传统旅游产品升级和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向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方向发展,把巴州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中西部知名高端旅游目的地。

第四章 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库尔勒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金融业区域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支持银行对巴州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自治区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广综合柜面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新型金融业态。

加快发展保险业,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城乡居民商业保险等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全面提升保险业的保障功能、融资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

积极发展证券业,推动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与项目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推动银行与保险、银行与证券、证券与保险深入合作,构建大金融服务产业。

第五章 完善医疗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巴州区位优势和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州内外医学领域广泛交流与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整合现有医疗机构资源,以州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打造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的重点医疗机构和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机构,努力建设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加强区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开通面向患者的专业服务通道和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大中型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依托巴州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创建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品牌。加强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合作。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发展健康服务业,推动旅游医疗发展。举办医疗卫生服务论坛。

第六章 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坚持“贸易先行、产业联动”,构建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依托库尔勒市丝绸之路西行国际货运班列始发站优势,以一般贸易为基础,扩大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积极培育通信、金融、信息服务、传媒、咨询等现代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以新疆科达保税仓库(公用型)、新疆科达出口监管仓库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区域)建设,鼓励企业和园区利用进出口贸易平台,扩大外贸规模。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一批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强的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提升对外贸易整体水平。

第八篇 坚持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民生改善,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一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学前教育,加快城乡双语幼儿园建设,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每个乡(镇)建成一至两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双语幼儿园,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牧区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和恢复必要的农牧区教学点,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科学推行双语教育,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从学前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满足需要的双语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巴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践应用的办学路子,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建设力度。支持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并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努力。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大学,支持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新校区建设与发展。规范、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积极推进继续教育,探索和建立符合城乡实际需要的继续教育形式,搭建终身教育学习平台。落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计划,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向乡村学校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专栏 9 教育重点项目

乡镇“双语”幼儿园、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巴音郭楞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实训楼和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等建设、“内初班扩招”、巴州特教学校综合楼建设及康复设施提升项目。

第二章 稳定和扩大就业

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入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坚持产业带动、创业助推、就地就近、援疆促进,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健全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短平快项目建设,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扩大就业容量。落实企业和投资项目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政策,支持本地群众“走出去”就业创业。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为重点,统筹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及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计划。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制度,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社区基层,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创业优惠政策,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就业培训服务载体和能力建设,鼓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纺织服装、石油石化、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0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第三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第一节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各类保险参保缴费覆盖面,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就业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鼓励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完善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机制,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全力帮扶低收入困难群体参保。完善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健全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实现多缴多得,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提升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参保人权益。坚持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扩大社会保障“一卡通”运用,社会保障卡普及率达98%以上,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所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纳入社区管理。

第二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实现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有序衔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标准体制和机制。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联动和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应保尽保。以重特大疾病救助推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推行和提升“一站式”即时结算水平。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力争集中供养率达到2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支持慈善组织发展,形成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援助范围,降低援助门槛。

第三节 加快社会福利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扩展社会福利制度受惠范围,推动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由补缺性向适度普惠性转变。力争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总数达到6200张以上。加快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拥有数达30张以上,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增加老年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完善高龄老年人补贴和免费体检政策。加强儿童福利工作,力争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总数达到500张。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深入实施自治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做好基层妇幼卫生保健、妇女就业创业扶持、妇女干部培养和妇女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专栏10 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项目

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园区、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纺织服装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县级老年养护院养护楼、乡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州县儿童福利院、乡镇和社区服务设施、县级殡葬服务设施、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州县残疾人托养中心。

第四章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第一节 强化扶贫开发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扶贫问题。以38个贫困村为重点,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切实做到“六个精准”,提高扶贫实效。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加大残疾人扶贫力度,将丧失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享有水平。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试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力争到2017年全州7.9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第二节 做好稳控物价工作

改进价格管理,按照统一要求,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大幅减少政府定价范围,下放定价权限,完善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引导市场价格形成。推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健全价格监管体系,确保放得开、管得住。强化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制度,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切实落实“菜篮子”县市长负责制,完善社会救助、保险标准、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与物价水平挂钩机制。抓好粮食、肉类、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和市场流通,降低流通成本,合理安排政府储备投放,稳定市场价格。建立县级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第三节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按照“自下而上、按需申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确定年度保障房建设目标。调整建设结构,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十三五”期间,完成2.89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74万户农村安居富民和4800户游牧民定居住房建设任务。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州情的城镇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基本建立。

第四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再分配力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巩固生产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扩大城乡居民投资领域,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通过扶贫、促进就业等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第五章 提高公共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确保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成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性基本定位,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目标。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实施州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组建州医疗急救中心和县级急救站,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健全医保体系,实现城乡统一的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以基层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统筹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诊疗水平。促进中医民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州、县(市)两级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医院联合体。大力开展卫生城镇创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红十字会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州医疗机构千人口床位数达到5.85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

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专栏 11 卫生和计划生育重点项目

巴州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巴州专科医院、州县妇幼计生技术服务院(站)、县级人民医院儿科能力建设、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州县民族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周转宿舍、村卫生室、县级鼠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县级人民医院艾滋病防治业务用房、州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业务用房、州县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和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信息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能力建设。

第六章 统筹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加大城乡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力度,重点向偏远山区、农牧区、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地区倾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功能完善的州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档案馆,增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保障能力,推进行政村(社区)文化室(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和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启动州县两级艺术表演团体排练(演艺)厅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构建现代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建立电子文献公共文化资源平台。深入推进东风工程、西新工程五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升级、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开展珍贵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丝绸之路沿线重点文物的抢救保护。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标准篮球场、健身房覆盖所有乡镇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大幅提高,建成州全民文体活动中心。大力发展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承办好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加快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和覆盖能力,努力实现农牧区地方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力争到“十三五”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全面实现广播影视采、编、译高清数字化,新增3套民语电视频道,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加强新媒体建设,依托互联网,积极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宣传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宣传多元化。完成州县两级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实现年鉴编纂出版正常化。

专栏 12 文化体育广播影视重点项目

州县文化馆、州县图书馆、州县博物馆、州县综合档案馆、州县影剧院、村级(社区)文化室、乡镇和国营农林牧场文化站、州级文体活动中心、县级公共体育场馆、乡镇体育基础设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应急工程、村村通升级改造、西新工程五期等。

第九篇 坚持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到2020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章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努力把巴州建成“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推进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激发社会组织力量。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第二章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落实“三权分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重点推进博湖苇业、四运集团等国有企业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分离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农林牧场)办社会职能。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地方国有企业提高到20%。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参与地方企业股权重组,促进央企驻州分支机构和投资项目在巴州注册具有完全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央企属地化法人注册与合资合作工作。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争取美克化工、利华棉业、拓普农业等企业实现上市。

第三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确定农业用水水权,建立健全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稳步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稳妥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改进补贴方式和操作办法。推进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放开。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扩大探索林地、草场流转或入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设产权清晰、规则一致、竞争有序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第四章 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稳步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如期完成农村地籍调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现代化迈上新的水平。推动国有农牧场改革。

第五章 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库尔勒城市商业银行、库尔勒和博湖农商银行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范民间借贷,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

第六章 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力争在德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教师职称和管理制度改革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第十篇 坚持主体地位 深入推进对口援疆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及河北省积极性,抓好就业、教育、人才等重点工作,巩固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援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开拓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第一章 推进民生建设

以增加就业为重点,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注重挖掘本地民营企业就业潜力,不断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机会。加大河北省接收新疆劳动力转移就业、受援地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工作力度。加强农牧民生产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推进教育援疆。扩大“双语”教学规模,重点实施“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建设项目。加大河北省师资对口支援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五年培育“双语”骨干教师200名、双师型教师125名。推进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省8所援助高校共建“本科专业教学试点班”,巴州卫生学校与河北省3所卫生院校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

改善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支持农村安居、游牧民定居、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补助方式,帮助解决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建房问题。统筹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二章 加大产业援疆力度

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河北巴州生态产业园、各县市产业园区孵化基地、达西村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建设。加强运营管理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受援地区特别是工贸园区转移。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棉纺织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州域急需发展的产业,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三章 加强干部培训和交流交往

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内培外援,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等多种措施,五年为巴州培养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宗教人士等各类人才4500人。建立两地人才工作交流、互访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交流与协作联席会议。围绕巴州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好高技能人才和紧缺职业技术人才到河北省培养培训。

以增进了解、促进融合发展为目的,加强与河北省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手工艺特色文化产品、文艺精品剧目赴河北巡展演出,开展两地共青团、妇女之间的交流交往以及民贸企业负责人和宗教人士到河北参观学习等活动,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感情。

第十一篇 坚持兵地融合 加快二师发展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加强戍边能力建设,推动新形势下兵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第二师铁门关市在巴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为建设富裕殷实、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美好巴州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章 主要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第二师铁门关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兵团平均水平,到2020年,力争实现生产总值28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占全州的比重提升到15%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0:50: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新型城镇化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化率达到78%。先进文化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建立。

第二章 重点任务

一是促进融合发展。深化兵地融合,加强全方位合作,培育融合互补经济体系,推进铁门关市与库尔勒市、尉犁县,垦区中心团场城镇与邻近巴州县市,垦区一般团场与巴州建制镇合作发展,促进资源互利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互通互惠,共同打造巴州经济增长体。二是积极培育开放型经济,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坚持布点—连线—成面递进式发展战略,打造铁门关市和36-37-38团城镇组合两个战略支点,建设八大出口基地,增加地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重点支持31团格鲁吉亚农业综合开发、天津三和果蔬尼日利亚4万吨/年番茄酱等项目建设。三是坚持“四化”同步。加快完善城镇体系,构建以铁门关市为核心、垦区中心城镇(飞地镇)为重点、垦区一般团场为支点的“一主两翼四重点”城镇格局,推进“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管理模式,将师属团场全部纳入铁门关市辖区。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高水平的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推广、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钢铁、钾盐、石化、煤化工,积极培育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库西工业园区升格国家级工业园区。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商贸流通、旅游、社区服务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培育“互联网+”经济,促进“两化”融合,建设“智慧铁门关市”。四是落实区域主体功能,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五是强化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一批交通、能源、通信、城镇、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六是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人才开发,加强科技创新,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七是着力改善民生。统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住房等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八是促进文化大繁荣。以兵团精神为核心,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为重点,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九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行政管理、团场管理体制、国资国企、财政、投融资、现代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基本形成与履行新时期屯垦戍边使命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十是建设生态强师。加强师域湿地、草地、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生态建设与修复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十一是做好援疆工作。巩固完善民生、产业、人才全方位受援工作格局。

第三章 推动兵地融合发展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二师发展纳入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探索兵地产城融合、园区共建、相互参股、以团带乡等新模式,在重大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协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有机衔接、共建共享。推进兵地在经济、文化、生态环保、干部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巴州社会大局稳定,实现嵌入式融合发展。

第十二篇 坚持党的领导 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调配和引导各类资源,激发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健全规划实施的考评、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施。

第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注重选拔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四强”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治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

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增强各级干部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章 完善落实机制

强化政策导向。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在竞争性领域,要简政放权,为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创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公益性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资源配置优先向就业、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域倾斜。整合专项资金,确保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针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丝路产业发展及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扶持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规划衔接。以本规划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县市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各专项规划和县市规划要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贯彻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健全落实机制。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纳入各部门、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年度计划落实总体规划的作用,按年度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各有关部门要将规划任务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第三章 做好监督评估

完善监督评估机制。本规划在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下,由州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规划实施中期阶段,州人民政府组织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中期评估报告提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对规划进行修订的,报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规划实施期间,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造成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需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州人民政府适时提出建议,提请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报告。

加强社会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公众深入了解规划确定的发展蓝图和目标任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